莫迪也不会想到,美国和印度的关系,现在可以说是跌到了冰点。都到了这一步,莫迪真的应该要清醒清醒了。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可能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额外惩罚性费用。这一决定打破了既定的谈判时间表,将美印贸易战推向白热化。
特朗普的批评毫不留情,他直言印度关税“是全球最高之一”,且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能源与军备合作,威胁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印度调整外交策略。

印度国内瞬间炸开了锅。国会反对党率先发难,国大党质问莫迪:“这就是你的朋友奖励印度的方式吗?”议员们纷纷指责莫迪对特朗普的“霸凌”沉默以对,要求政府拿出强硬态度。印度商务和工业部虽表示正在评估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并非空穴来风。2024-2025财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平均每天176万桶,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36%,俄罗斯已成为印度最大单一原油供应国。尽管乌拉尔原油较布伦特原油的贴水收窄至每桶1.70-2美元,吸引力有所减弱,但印度仍难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特朗普正是抓住这一点,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印度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将其纳入美国的地缘战略框架。
更深层的忧虑正在印度战略界蔓延。部分议员警觉到美国对印政策可能出现根本性转向,有人甚至预言中、美、巴三国存在形成针对印度的共同利益链条的风险。议员拉米什的批评尤为激烈,他直指莫迪过度依赖与特朗普的个人情谊开展外交,却收效甚微。
这位资深政治家列举近期一系列令印度难堪的事件:特朗普宣称任内已遏制住印巴边境30余次潜在冲突;白宫破例为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尼尔举办高规格午餐会;而穆尼尔访美结束后转道中国,受到中方热情接待。这些举动与特朗普对印度的苛责形成刺眼反差。

美国以为吃定了印度,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印度并非任人摆布的棋子。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年轻劳动力红利。服务业扩张、制造业政策推动以及外资吸引力,都让印度在经济上具备与美国周旋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印度在外交上一直强调独立自主,不愿成为美国的“附庸”。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印度国内虽有反对党借机发难,但也有议员支持莫迪,认为印度经济成绩有目共睹,特朗普的言论是“生活在妄想中”。

更重要的是,印度在外交上一直打着“独立自主”的旗号,打死也不愿意沦为美国的跟班小弟。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印度国内虽然有反对党趁机煽风点火,但也不乏力挺莫迪的声音。有的议员就站出来说话了,觉得印度的经济成就那是明摆着的,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特朗普的那些指责纯粹是“睁着眼说瞎话”,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毕竟,印度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外交考量,不会轻易被美国的威压所左右。这场美印之间的博弈,到底会走向何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