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琏反常举动带出一个疑问
贾琏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的所作所为,老婆王熙凤都看不起他,甚至平儿也背后说他是个从油锅里拿钱花的人。但这个草包贾琏却在他的父亲贾赦那里很“硬气”——宁可被打得半死,也不去强夺石呆子的古扇。
谁能想到?贾琏竟然在父亲贾赦面前挺直了腰杆!哪怕被打得皮开肉绽,也绝不低头!
这个反常举动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他这样做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隐情?究竟是谁给他的勇气?
此事与林黛玉有关,或者说是林黛玉影响了他。

2.贾琏宁愿挨打也不愿强人所难的真相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平儿私下向薛宝钗要药时透露出贾赦打贾琏的事。
春天时节,贾赦相中了几把旧扇子,回家后感觉家里的都不行,叫人各处搜求。
穷人家石呆子有二十把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做的,上面的也都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后告诉贾赦。
贾赦让贾琏出面去买,哪怕是先给了500两银子,石呆子也坚决不卖。贾琏多次加价,甚至承诺“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但石呆子坚持:“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事情僵住后,贾雨村出场了。他利用职权,诬陷石呆子“拖欠官家银子”,将扇子抄没归公,然后作价送给贾赦,轻松解决了问题。
当贾赦得意洋洋地炫耀战利品时,贾琏却怒怼亲爹:
“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一句话,换来一顿往死里的毒打!
3.贾琏为何会有底线?
这件事太奇葩。贾琏为何不像贾雨村那样做?
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家,贾琏深谙世事。他明白,不能“弄得人坑家败业”,他更信奉“买卖公平”,相信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鲍二媳妇与他私会,上吊而死,她的良家人要告状,贾琏私下拿出200两银子解决问题。娶了尤二姐,没有给名分,就把自己的私房钱交给尤二姐……从这些事中不难看出他的为人处世底线:“可以巧取,不可豪夺;可以利诱,不可伤人。”
贾琏为何会有这条底线?其实与林黛玉有关。

林黛玉与贾琏,看似毫无交集,其实早有渊源。
《红楼梦》第十二回记载,林如海病重,写信让林黛玉回去,在贾母的安排下,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并特意派贾琏护送她回扬州。林如海病逝后,贾琏全权协助林黛玉处理了林家后事。这个过程长达近一年,他和林黛玉有了大量相处时间。贾琏对林家这个书香世家的处事原则、价值观念必然有了深入了解。
更关键的是,贾琏带着林黛玉回荣国府的路上再次遇到了贾雨村。
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对他的为人,林黛玉心知肚明。所以,在适当时机她会对贾琏直言相告或者巧妙暗示。这一点,从平儿的话中可以得到佐证。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平儿跑到宝钗处寻棒疮药,忍不住骂道:
“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平儿作为贾琏的贴身丫环,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贾琏的态度。而她对贾雨村的了解,很可能就来自贾琏——而贾琏对贾雨村的判断,是受到了林黛玉的影响。
4.贾琏挨打带来的深思
在石呆子事件中,贾赦和贾雨村一样的是“恶”,是掠夺、功利。
贾琏的反抗是对底线的坚守,是对黑暗逻辑的拒绝。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后来贾雨村果然获罪入狱,不得善终!

当板子打下来的时候,贾琏想到的一定是贾雨村,一定是林黛玉的忠告。板子疾风骤雨的瞬间,贾琏脱胎换骨,他不是荣国府的琏二爷,而是一个被林黛玉点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