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公元373年,王献之正在家里练字,突然被告知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吓得笔都掉了。他

公元373年,王献之正在家里练字,突然被告知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吓得笔都掉了。他找来艾草烧脚心,心想变成残废就不用娶公主了。没想到,新安公主却说:“就算王献之成了瘸子,我也要嫁。” 王献之出生于344年,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 而作为琅琊王氏这一东晋顶级门阀的子弟,他从小展现非凡书法天赋。 在七八岁的时候,王羲之曾从他背后突然抽笔,竟发现儿子握笔极稳,赞叹“此儿后当有大名”。 之后王献之十六岁时娶了表姐郗道茂。 而这个郗道茂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郗鉴官至司空、太尉,父亲郗昙官至北中郎将。 两人是表姐弟,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而且又是门当户对的,可谓是天作之合、 “官奴,你看我这字写得可好?” 郗道茂常这样问王献之(王献之小名官奴)。 而每次王献之总会宠溺的笑着指点:“表姐的楷书越发工整了,只是笔力可再沉稳些。” 两人志趣相投,平日一起研习书法、吟诗作画。 好不潇洒快活,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而王献之性格高傲潇洒,不慕权贵,对仕途并不热衷。 再加上家族富裕,有大量的田产庄园,他更愿与妻子过平淡生活,流连山水,潜心书法。 然而,他们的幸福生活接连遭遇打击。 就在成婚后不久,双方父亲王羲之和郗昙相继去世。 他们的独生女儿玉润也不幸夭折。 在艰难时刻,这对夫妻相互扶持,而感情愈发深厚。 风波在王献之28岁那年猝不及防地降临。 当时东晋皇室与门阀势力错综复杂,那会儿婚姻常被作为政治联姻工具。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女儿。 其实她早已对“京城一哥”王献之芳心暗许,选驸马时曾表示:“我若选婿,便以王献之做标准”。 然而,由于皇室婚姻身不由己,她最初嫁给了权臣桓温的次子桓济。 后来桓济因谋夺兵权失败被流放,而新安公主与他离婚。 在恢复自由身后,她立即让弟弟孝武帝司马曜下旨,命王献之休妻娶她。 王献之接到圣旨后,如遇晴天霹雳。 这不强人所难么这不,老话说的宁坏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而且这公主还是二婚。 再说了他与郗道茂感情深厚,如何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离了道茂,她可怎么活?”王献之对友人哀叹。 此时郗道茂父母已故,女儿早夭,这要是被休弃,将无处可去,她可怎么活啊,她就只剩下我了。 于是为了拒婚,王献之做出了惊人决定,那就是自残身体。 他想:既然公主爱慕我的外表,若我变成残废,她总会死心了吧? 于是,这个文雅俊秀的大才子竟将双脚伸入燃烧的艾草中,生生烧残了双足。 那一刻,王献之“痛并快乐着”,甚至幻想能借此保全婚姻。 然而,新安公主得知后却传话:“他变成瘸子也没有关系,此生非他不嫁”。 气的王献之肝肠寸断、通宵无眠,那一纸休书写了撕、撕了写,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生写得最难的字”。 面对皇权压力,王献之最终不得不屈服。 他含泪写下休书,与郗道茂分离。 离婚后,郗道茂无家可归,只能投奔伯父郗愔。 她“孤苦伶仃,郁郁而终”,在凄凉悲寂中离开了人世。 王献之被迫娶了新安公主后,仕途通达,先任权臣谢安的长史,后任吴兴太守,最终官至中书令,成为王家官职最高的人员之一。 然而,这段婚姻并无真正幸福可言。 王献之对前妻念念不忘。 他留下的《奉对帖》中写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 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表达了他无尽的思念与痛苦。 公元386年,王献之病重,笃信道教的他,按道家规矩需陈述生前过失。 当道士问他有何遗憾时,王献之含泪说:“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至死难忘郗道茂,这份愧疚成为他终生之痛。 新安公主虽得到了王献之的人,却从未得到他的心。 而在这场悲剧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至今被传颂,尤其是《洛神赋十三行》,飘逸流畅。 艺术评论家说,其中藏着他对郗道茂的思念,就像曹植借《洛神赋》怀念甄氏一样,王献之也把一生的遗憾写进了字里。 主要信源:(《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