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耳鸣十年、听力下降,竟是听神经瘤在作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任倩倩通讯员安彦婷

十年“隆隆”耳鸣,两月听力“滑坡”,一周面部麻木……55岁的陈阿姨(化名)以为这些只是年龄大了、上火、口疮引起的小毛病,万万没想到颅内“潜伏一个“定时炸弹”。幸运的是,常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的北京专家刘宁主任凭借精湛技艺精准“拆弹”,同时打赢了“面容与听力保卫战”。

“潜伏”的耳鸣,竟是颅内“炸弹”

“一开始就是耳朵里跟过火车似的,轰隆隆响”,来自河南平顶山鲁山县的陈阿姨(化名)回忆道。这断断续续的耳鸣,伴随她近十年,她并未特别在意。

直到两个月前,她感觉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舌头也发木发麻。“我寻思着是上火起了口疮。”她在当地接受了输液、针灸等治疗,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持续加重。一周前,她的左侧脸颊乃至整个下颌区域都出现了麻木感,这才在家人催促下再次就医。

检查结果让一家人的心揪紧了——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有占位性病变,医生初步判断为“听神经瘤”。

希望之光:不用去北京,专家已在“家门口”

就在一家人忧心忡忡时,当地医生推荐他们去找常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的北京专家刘宁主任。不用奔波千里,在河南就能得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诊疗。

“听说有北京的专家在,心里一下就踏实了,我们立刻就来郑州了。”陈阿姨说。

刘宁主任接诊后,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肿瘤不仅位于关键区域,还侵犯到内听道,严重压迫听神经,导致陈阿姨左耳听力已降至“无效听力”水平。

手术难度极高,如同在精密的电路板上拆除一个紧贴主线的故障零件。团队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必须在彻底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完好保护那根细如发丝、掌管面部表情的“面神经”。

“微观战场”上的艺术:在神经血管间“拆弹”

经过周密准备,刘宁主任团队为陈阿姨实施了手术。他们采用耳后直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开始了这场“精细作业”。

术中发现,肿瘤质地坚韧,血供丰富,与听神经粘连非常紧密。每一次分离、切除都需格外精准,犹如在拆除一个缠绕着无数敏感引线的“炸弹”。刘宁主任沉着操作,巧妙地分块切除肿瘤,在错综复杂的神经与血管缝隙中,耐心细致地将肿瘤组织一点点剥离。

最终,手术圆满成功——肿瘤被完整切除,最为关键的是,那根维系着面部表情功能的面神经,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功能未受任何影响。

心头大石落地,生活重回正轨

“弄得可不赖!医生护士整个团队都特别负责!”这是陈阿姨术后醒来时,最真切朴素的感受。她最担心的面瘫没有出现,脸上的感觉很快就恢复了,听力也保住了,“连音乐里的鼓点都能听清”。

笑容重新回到了她和家人的脸上。如今,陈阿姨恢复良好,即将出院,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

专家提醒:别把耳鸣、听力下降不当回事

刘宁主任介绍:听神经瘤是桥小脑区最常见的肿瘤,早期症状多为耳鸣、渐进性听力下降,易被忽视或误诊。他提醒:“一旦出现单侧的听力下降、面部麻木或疼痛,最好尽早就诊检查。特别是年轻患者,不建议‘观望等待’,积极的早期干预是避免神经遭受不可逆损伤的关键。”

同时,刘主任也阐述了现代神经外科的诊疗理念:“今天我们的手术目标,早已超越了‘把肿瘤切干净’这一基本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守护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尊严,确保他们能够自信、从容地回归家庭与社会。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更高价值。”

刘宁

主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六病区副主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二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审稿专家。

专业特长:颅脑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幕上半球肿瘤、小脑肿瘤、鞍区肿瘤、桥小脑角肿瘤、岩斜区肿瘤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