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同:拜登是一个顽固的反华政客,而且言行不一,嘴上说一套,背后另一套,特朗普虽然也反华,但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讲究利益优先,贸易战科技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妥协,特朗普还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因此,从维护中美和平、合作关系来讲,特朗普执政对中国有利,远超拜登。 特朗普和拜登对中国的那点心思,压根不是一个路数,一个是揣着计算器的生意人,一个是抱着意识形态洁癖的老政客,后者比前者难打交道多了,对中美关系的折腾也更没底线。 特朗普的算盘从来都是明码标价,当总统对他来说就像开公司,每一步都得算清楚成本和收益,没好处的买卖绝不多干。2018 年他闹着要打贸易战,喊着 “美国优先” 的口号看似来势汹汹,实则目标具体得很,就是盯着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想给国内农业州捞点好处,顺便给自己的选票盘刷点存在感。 那会儿全美农场主都快被农产品滞销逼急了,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稻草,特朗普心里门儿清,真把中国惹毛了不买大豆,农业州的选票就得飞了。所以这场贸易战打了没两年,他就主动坐下来谈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逼着中国承诺增加采购,而中国还真给了台阶,2020 年一季度从美国买的大豆就飙到 781.4 万吨,比上年同期翻了两倍多,农产品进口总额直接增长 1.1 倍,达到 355.6 亿元。 哪怕后来疫情打乱了节奏,2020 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还逆势增长了 2.23%,跟对欧洲、日本出口两位数的衰退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哪是要 “脱钩”,分明是菜市场砍价,嗓门越大越想成交,真要是打不赢或者不划算,他立马就能换副嘴脸。 反观拜登,嘴上天天喊 “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背地里干的全是断链子的勾当,而且手段比特朗普阴得多,也顽固得多。特朗普搞关税好歹还留着谈判的口子,拜登直接玩起了系统性封锁,把科技战当成了重头戏。2025 年初他卸任前还赶着出台 “史上最严” AI 芯片出口管制,硬是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中国直接被归到 “对手区”,连先进芯片的边都摸不着,甚至不让用美国的云算力搞研发。 这种做法连美国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英伟达说这是 “毁了全球创新”,甲骨文更直接,骂这政策把 80% 的芯片市场拱手让人,简直是 “自断臂膀”。他力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号称要 “打败中国”,给英特尔砸了近 60 亿美元补贴,结果呢?这家美国芯片巨头不仅没崛起,反而搞起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连股东分红都停了,钱花了不少,效果半点没有。 更讽刺的是,拜登一边说要 “供应链韧性”,一边拉着 14 个国家搞 “印太经济框架”,想把中国挤出产业链,可数据不会骗人,这些成员国对华进口占比平均超过 30%,比十年前涨了 40%,韩国、越南这些国家的对华贸易依存度反而越来越高,所谓的 “去中国化” 纯属自欺欺人。 特朗普的商人本性里藏着妥协的空间,只要给够利益或者戴顶高帽子,他就能顺着台阶下。2025 年他刚上台就喊着要加征 “对等关税”,税率最高飙到 145%,可一看中国态度强硬,自己国内企业也闹翻天,没几天就宣布暂停执行,典型的见好就收。 他还特别吃 “尊重” 这套,不仅打破百年惯例邀请中方高层出席就职典礼,还公开说 “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甚至放话要 3 个月内访华,无非是想被捧着,然后谈点实际好处。在乌克兰问题上更是如此,他知道没中国帮忙解决不了,干脆主动喊话求合作,这要是换了拜登,就算求着中国也得端着架子,还得扣上 “负责任大国” 的帽子道德绑架。 拜登的顽固在于,他把反华当成了政治正确,不管划算不划算都得硬扛,甚至不惜牺牲美国企业的利益。特朗普虽然也搞 “印太战略”,但本质是想从欧洲抽身集中精力要好处,逼欧洲盟国把军费涨到 GDP 的 5%,自己好省出力气跟中国谈生意。 可拜登不一样,他一边要在欧洲拱火俄乌冲突,一边还要拉着日本、菲律宾围堵中国,在日本升级联合作战司令部,给菲律宾卖 55.8 亿美元的 F-16 战机,把第一岛链捆得死死的。 这种两头开战的玩法根本不考虑成本,日本、菲律宾这些盟友表面顺从,实则对华贸易半点不敢停,菲律宾被加征 17% 关税就快经济衰退了,还得硬撑着买美国的过时装备,这种畸形的同盟关系压根经不起折腾。 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些领域,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为了省钱,虽然自私但至少逻辑一致,拜登重新加入后却逼着中国承担超出能力的责任,搞双重标准。 说到底,特朗普对中国的打压是 “逐利型” 的,给够甜头就能松口,拜登则是 “意识形态型” 的,哪怕自己吃亏也得较劲。对中美关系来说,跟生意人谈利益好歹有章法可循,跟顽固政客讲合作才是真的没指望,毕竟前者算的是账本,后者算的是所谓的 “霸权面子”,账本能算明白,面子却能拖垮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