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恭喜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终于打成了,全世界都喜欢的样子!俄乌这场打了快三年的战争

恭喜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终于打成了,全世界都喜欢的样子!俄乌这场打了快三年的战争到现在还在继续?明明大家都在谈判桌上谈来谈去,联合国决议一个接一个,可就是停不下来? 整整三年多啊!这场被称为二战后欧洲最惨烈的冲突,到2025年11月非但没有停歇,反而进入了“边打边谈”的诡异博弈期。就在27日深夜,俄军对乌克兰西部能源枢纽发起今年第11轮大规模打击,利沃夫州和沃伦州超70万户家庭瞬间陷入黑暗,寒冬里的供暖系统彻底中断,抢修人员顶着炮火根本无法展开工作。而乌军的反击也毫不手软,大批自杀式无人机直扑俄边境的军事基地和能源设施,库尔斯克州上空一夜之间拦截了137架无人机,爆炸声彻夜未停。 战场的残酷远不止于军事对抗。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居民叶莲娜至今记得,去年九月逃离家乡时的场景:当地政府和警察早已跑路,士兵在居民楼院子里随意停放装备,从商店拿东西不给钱,甚至为了抢占空房子枪杀独居老人。她的邻居因为拒绝交出私家车,一对母子当场被乌军士兵射杀,车子被直接开走充作军用。“战线越近,他们越疯狂”,叶莲娜在临时安置点里叹气,丈夫为了躲避强制征兵,出门要故意弓背瘸腿装作老人,而12岁的孙子现在还会拿着玩具麦克风喊“空袭警报”,那是战争刻在孩子心里的阴影。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截至2025年1月,已有超过1000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相当于战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中很多人就算逃到国外,也再也回不去被地雷和炸弹陷阱布满的家园。 谈判桌上的拉扯,远比战场更复杂。普京11月27日首次表态认可美方“和平方案”可作为谈判基础,但核心条件丝毫未变:乌军必须撤出顿涅茨克等四州,并且放弃加入北约。而乌方的态度同样强硬,总统办公室顾问明确表示,领土主权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协议都必须以1991年边界为前提。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角色,特朗普一边说“大家都对战争感到厌倦”,一边派遣特使下周访问莫斯科,可美方起草的28点和平计划,最初竟然没让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参与,泄露的通话记录显示,美国早就在私下与俄方勾兑,这让欧洲盟友倍感不满。 联合国的决议,更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2025年2月的安理会表决中,美国提出的决议虽然获得通过,但英法等欧洲国家直接弃权,因为决议里没有明确“俄罗斯侵略”的表述,也没提及乌克兰领土完整。而联大通过的另一份决议,虽然支持乌方领土诉求,却让俄罗斯投了反对票,美国也罕见地站在了对立面。这些决议看似措辞严厉,却没有任何强制执行力,既约束不了俄军的能源设施打击,也拦不住乌军的无人机袭扰,更改变不了双方在红军城这样的战略要地拼到你死我活的现实——俄军凭借4万兵力优势,已经控制了红军城机场和关键交通线,乌军外援通道被压缩到仅5公里宽。 外部势力的介入,让局势更加难以收拾。北约32国在波罗的海开展大规模军演,参演兵力超过5万人,德国甚至在立陶宛部署了二战后首支境外常驻旅级部队。俄罗斯则直接下达通牒,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并撤回进攻性武器,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能源领域的博弈同样激烈,俄乌过境天然气管道在2025年初正式停摆,欧洲不得不高价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而美国趁机抢占市场,成为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坐收渔利。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却没人真正问过那些流离失所的平民,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间完整的房子、一顿安稳的饭。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消耗和伤痛。俄罗斯的国防开支已占到GDP的6%以上,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乌克兰的国土满目疮痍,基础设施损毁过半;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和难民压力,民众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所谓的“谈判曙光”,至今仍被领土争端、制裁解除等核心分歧阻隔,而前线的炮火和后方的眼泪,还在日复一日地上演。和平从来不是靠外部势力勾兑出来的,也不是靠联合国决议堆砌出来的,而是需要各方放下执念,真正把平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