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年间,“易子而食”是这个王朝崩溃前最绝望的缩影。这就是吃瓜

在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年间,“易子而食”是这个王朝崩溃前最绝望的缩影。这就是吃瓜蒙主所说的,拥有1400米长的海船的大明,易子而食,在山东大饥荒中猪肉二十文钱,而一斤人肉只卖七文钱的大明,它描述的是一幅人间地狱般的景象:在毁灭性的饥荒中,父母为了活命,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作为食物,但残存的人性又让他们无法对自己的骨肉下手。于是,几户人家便交换孩子来吃,以此在生理生存和心理伦理之间做出最后一丝残酷的妥协。 关于“人肉比猪肉还便宜”的说法,在历史上确有记载。 比如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山东大饥荒中,史料记载一斤猪肉的价格是二十多文钱,而一斤人肉只卖七文钱。到了崇祯末年,情况更加恶化,在某些地区,人肉甚至被冠以“米肉”、“菜人”等隐晦而恐怖的名词在市场上公开售卖,其价格远低于牲畜。这背后的逻辑冰冷而简单:在连年绝收的情况下,猪、羊等家畜早已被吃光或无法饲养,变得极为稀有昂贵;而因饥荒和战乱死去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作为“商品”的“供应量”远大于猪肉,价格自然一落千丈。 这场悲剧的根源,是天灾与人祸的叠加,将大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 毁灭性的天灾:明朝后期恰逢全球性的“小冰河期”,气候急剧变冷。这导致了中国北方地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循环,河流干涸,赤地千里,紧接着又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将仅存的希望也啃食殆尽。这种气候异常持续了数十年,彻底摧毁了农业社会的根基。 2. 崩溃性的人祸:比天灾更致命的是朝廷的腐败与无能。皇帝深居宫中,官僚系统党同伐异,效率低下。庞大的皇室和权贵阶层疯狂兼并土地,却利用特权逃避赋税。沉重的税负(特别是为应对辽东战事和农民起义而加派的“三饷”)全部压在了濒临破产的农民身上。更可怕的是,朝廷的赈灾体系完全失灵,本应救命的口粮和银两大多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根本无法送达灾民手中。 于是,社会秩序和人性伦理在极致的生存压力下全面崩塌。 从“易子而食”到公开贩卖“菜人”,标志着儒家社会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道德基础已经瓦解。这不仅仅是饥荒,而是一个文明在政治、经济、气候多重打击下的系统性失败。这些骇人听闻的记录,并非为了渲染恐怖,而是以最尖锐的方式,揭示了当一个社会的治理彻底失败时,普通人会陷入怎样的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