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聚焦政策引领、服务供给、权益守护、空间营造、环境发展、参与赋能等六大维度儿童友好要求,征集全省各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并向社会联合发布广东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推广实践案例。其中,佛山市5个案例成功入选,让我们一同去解锁佛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幸福密码”。

一、政策引领友好
佛山市:中小学试点春秋假,促进劳逸结合新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双减”政策要求,2025年,佛山率全省之先,2025-2026学年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试点春秋假制度。其中,2025-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加上周末形成五天小长假;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加上“五一”假期形成7天长假。佛山通过试点春秋假,形成一年四季均有假期的格局,让学生利用假期更多地走向“社会大课堂”,领略不同季节的秀美山川,体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禅城区三龙湾小学学生体验稻谷收、脱粒。学校供图

澜石中学2025年秋假实践活动。学校供图

南海区桂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学生前往祖庙,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学校供图
二、服务供给友好
佛山市禅城区:儿童友好共享校车停靠站建设创新实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儿童友好出行空间

佛山市禅城区创新推进儿童友好共享校车停靠站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儿童友好出行空间。组建儿童观察团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调研-议事-反馈”机制确保儿童建议落地见效。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网络,统筹各方力量破解建设难题。将岭南文化元素与安全功能有机结合,打造兼具文化特色与安全保障的候车空间。创新“公益认捐+文化赋能”模式,吸引10家爱心企业捐资130万元参与建设。项目建成29个停靠站,服务覆盖4个镇街24所学校,配套46辆共享校车,有效提升儿童出行服务的覆盖面、安全性与文化品质。



三、空间营造友好
佛山市:打造商圈新空间生态为儿童营造友好的消费场景

近年,佛山连续入选福布斯消费活力城市榜,在中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高居全国第二、广东第一,作为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之一,佛山立足全市960万常住人口、167万儿童的民生需求,依托众多商圈、商业体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商圈建设路径。佛山坚持从“一米高度”视角出发,以制度创新、空间改造、业态融合为抓手,系统推进儿童友好理念与商圈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儿童友好、家庭放心、消费活跃的城市商业新生态。

大良悦然广场商圈儿童设施(儿童天地-蹦跳部落)

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湖环宇城

大良悦然广场商圈阅读空间-悦空间

大良悦然广场商圈儿童设施(儿童天地-美味制造局)

四、环境发展友好
佛山市禅城区:以儿童友好空间营造,引领岭南文脉传承与社区焕新——任围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更新实践

佛山市禅城区任围街区的更新实践,以“儿童友好”视角切入历史街区焕新,将适儿化改造与岭南文脉传承深度融合。项目在修缮300余栋传统民居、保留岭南元素的同时,创新融入儿童友好设施与趣味艺术装置,并推动社区公园改造为文化游乐空间,活化闲置建筑为多功能公共服务综合体。通过培育“小小导赏员”、举办街区活动等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依托政企协同与文商旅融合,激发社区活力与代际交流,实现从物理空间到人文内涵、从儿童友好点到片区网络化的整体提升,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治理与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范本。



五、参与赋能友好
佛山市顺德区:童心赋能,智造未来——制造业研学中的儿童参与实践

顺德区妇联立足本地制造业优势,构建了“标杆引领-主题拓展-维度深化”的递进式研学路径。三年来,项目从参访世界500强碧桂园起步,逐步拓展至美的、联塑等领军企业及白燕粮油等灯塔工厂,实现从标杆参访到全链条体验的升级。在运营机制上,创新采用“公益收费+品牌运营”模式,通过镇街遴选、全区招募到两日研学梯度推进,形成财政减压与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注重儿童主体性培育,依托研学手册引导、现场问答及果仁分选等实践任务,推动儿童从“被动参观”转向“主动建构”。目前,该项目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儿童友好城市产业研学范式,实现了资源激活、模式创新与儿童赋能的有机统一。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
接下来
佛山市将继续深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让“一米高度”的需求被看见、被回应、被满足
努力为广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书写更多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佛山篇章”
——

审校:蒙剑波、李敏贤、罗文婷

点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