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浙江台州一女子因为做生意失败,心情压抑,偶然间发现了平台的漏洞,就是下单后立即申请退货,但商场依旧会发货,靠着这样的薅羊毛方式,女子两年时间在该商超下单476笔订单,涉及3000余件商品,共计超过25万元。谁知,事情还是败露了! 事情的起因是在两年前的那时候闻女士(化名)刚经历生意失败,心情特别低落,整天愁着怎么还债,偶然一次在电商平台买东西,她下单后没等发货,就试着点了退货,没想到系统居然没取消订单,商家还是把货发了过来。 一开始她没多想,就觉得这方法挺省事,试探性下了几单,收到货后,要么走正常退货流程把东西退回去,要么就把货转手卖掉换点钱,次数多了,她发现这居然能稳定赚钱,慢慢就把这当成了 “生财之道”。 谁能想到,这一弄就是两年,在同一个商超平台上,她前前后后下了 476 笔订单,涉及的商品有三千多件,算下来实际获利加上货物本身的价值,居然超过了 25 万。 为了不被发现,她的操作越来越隐蔽,用不同的账号下单,收货地址也换着来,就怕平台盯上,挑商品也有讲究,专选那些商家发货快、售后流程简单的,就靠着平台结算和物流之间的时间差钻空子。 最开始只是 “小额测试”,后来干脆成了常态,她自己也说,这么做是为了还债减压,可她没意识到,这种靠系统漏洞拿东西的行为,早就不是简单的 “薅羊毛”,已经越界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商家慢慢发现不对劲,怎么总有异常的订单,发货后又收到退货申请,次数多了就起了疑心,赶紧报了警,平台也联合好几个受损的商户,一起调取了订单记录、发货信息和退货流程,一查就发现,短时间内有大量重复的异常申请,还有很多货发出去了,却没走完正常的退货流程。 警方介入后,顺着这些异常记录查下去,很快就锁定了闻女士的多个账户和收货地址,最后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她,警方说,她明明知道是利用系统缺陷拿东西,还长期这么做,数额又大,已经构成诈骗犯罪了。 闻女士的家人知道这事后,急得不行,在警方还没完全处理完的时候,就先给受损的商家赔了钱,想尽量弥补损失,可懂法的人都清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是两码事,就算赔了钱,闻女士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还是跑不掉。 这案子传到网上,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闻女士也挺可怜的,生意失败压力大,才走了歪路,感叹生活不容易,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模糊了道德边界。 但更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觉得她是有预谋、有计划地长期钻漏洞赚钱,明知道不对还一直做,根本不是 “一时糊涂”,还说 “就算平台有漏洞,也不能当成违法的借口”。 其实这事儿的教训特别明显,对个人来说,就算压力再大,也不能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靠非法手段赚来的钱,看着是缓解了眼前的困难,可背后的风险比那点钱严重多了,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对平台和商家来说,也得更上心,发现问题赶紧改,别等造成大损失了才后悔。 闻女士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想靠规则漏洞走捷径,最后肯定会被规则惩罚,法律从来不是用来 “收拾人” 的,而是用来保证大家都能公平做事的底线。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事里吸取教训,别想着走歪路,踏实做事才是最稳的。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河北经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