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关胜先后中箭,武松苦战栾廷玉,林冲鲁智深为何都不肯出手? 梁山这场仗打到这份上,李逵肩头插着箭杆还在骂娘,关胜的青龙偃月刀都攥不稳了——这俩一个是宋江的嫡系心腹,一个是马军五虎的头把交椅,按说林冲鲁智深没道理袖手旁观。 可林教头倚着树杈擦枪,花和尚蹲在石头上啃饼,眼睁睁看着武松跟栾廷玉杀得尘土飞扬。要我说,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比祝家庄的盘陀路还复杂。 先说林冲。这位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雪夜上梁山时就看透了江湖的深浅。关胜是什么人?三个月前还带着官军杀得梁山水军丢盔弃甲,张横阮小七至今提起关胜的拖刀计还咬牙。虽说现在都是兄弟,但林冲记得清楚,关胜被擒时,宋江亲自松绑那股热乎劲,跟当年王伦对待晁盖如出一辙。 林冲火并王伦时就懂,梁山的位子不是靠拳头,是靠站队。关胜如今位列五虎第一,背后站着蔡京的旧部、呼延灼的降将派系,林冲作为晁盖时代的元老,何苦趟这浑水? 再说栾廷玉。这老儿的朴刀专破马军,武松的戒刀却擅长步战,祝家庄这场仗本就是宋江故意安排的擂台——让二龙山的武松立威,压一压降将们的气焰。 林冲在梁山这么些年,早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年晁盖中箭,吴用第一个找的是他,可他偏让宋江出头。如今武松苦战,林冲何尝看不出这是宋江的局?真要上去帮了,回头关胜的人说他偏袒二龙山,李逵的人又说他瞧不起步军,两头不落好的事,林教头才不干。 鲁智深更绝。他跟武松是什么交情?二龙山的老兄弟,十字坡一起喝过酒的过命之交。武松打虎时他还在相国寺看菜园子,可自打蜈蚣岭救了史进,这俩糙汉子就认准了彼此。栾廷玉的飞锤打中李逵时,鲁智深的禅杖都攥出了汗,但他瞅见武松越战越勇——那戒刀划出的弧线,分明带着当年景阳冈的狠劲。 智深知道,武松要的不是救命,是立威。当年在阳谷县,武松为了给哥哥报仇,连杀西门庆都敢一人扛,如今在梁山,他必须自己啃下栾廷玉这块硬骨头,才能在马军五虎的包围圈里给步军争口气。 还有关胜中箭那出。宣赞喊破喉咙时,林冲的枪尖离关胜后心不过三尺。可他想起当年在沧州,陆谦的火也是这么烧起来的——同样是官军的算计,同样是兄弟的背叛。 关胜归顺时说的"愿为兄长驱策",在林冲听来跟当年陆谦的"兄弟保重"没啥两样。再者,关胜的青龙偃月刀耍得再漂亮,终究是蔡京赏识的人。林冲这辈子最恨的就是高俅那帮文官,看着关胜中箭,他心里说不定在冷笑:你替朝廷卖命时,可曾想过今日? 至于李逵中箭,鲁智深其实早料到了。黑旋风打仗从来都是胸脯朝前,上次打祝家庄就敢一个人冲扈家庄,这次又莽着抢头功。智深不是不想救,而是太知道李逵的脾气——你要是冲上去帮他,他回头准骂你瞧不起他。 再说,李逵是宋江的眼睫毛,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宋江第一个跳脚。智深何苦在这时候当出头鸟?他蹲在石头上啃饼,眼睛可没闲着,专等武松那边分出胜负,随时准备接应兄弟。 最关键的,是梁山的规矩变了。晁盖在时,兄弟们打架是"替天行道"的义气;宋江掌事后,连打仗都成了排座次的算计。林冲火并王伦时,心里想的是给兄弟们一条活路;现在看着关胜中箭,他想的是别让降将派抓住话柄。 鲁智深更明白,二龙山并入梁山后,他们这些山头的老人,必须学会藏锋芒。武松苦战栾廷玉,表面看是个人恩怨,实则是步军对马军的挑战——智深要是这时候出手,就等于二龙山向整个马军派系宣战,这种蠢事,经略府出来的老军汉才不会干。 还有一层窗户纸没人捅破:林冲和鲁智深,都在等宋江的态度。李逵中箭时,宋江的中军帐灯火通明,却迟迟不发援兵;关胜受伤时,吴用的羽扇摇得比谁都稳。 林教头当年在白虎堂吃过亏,知道军令状的厉害;花和尚在野猪林救过林冲,更懂什么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们不是不肯出手,是看透了这场仗的本质——不是打祝家庄,是打给朝廷看的投名状,是打给兄弟们看的位次表。 等到武松一刀劈了栾廷玉的头巾,林冲的枪才终于出鞘——不是救人,是给这场戏收尾。鲁智深的禅杖砸下去时,特意避开了李逵的箭伤——他知道,黑旋风的皮糙肉厚,这点伤死不了。 这俩老兄弟,一个用半辈子的隐忍,一个用浑身的洒脱,在梁山的漩涡里划着自己的船。他们不是冷血,是太明白:在这个忠义堂里,有时候不出手,才是对兄弟最大的情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