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时政深1°|从乡镇小厂到百强民企,云南这家企业如何“点磷成金”?

一家年产不足万吨的乡镇小厂,历经37年,逐渐成长为年产化肥300万吨、业务横跨绿色农业与新能源材料的云南百强民企。

书写这一传奇的,正是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1月27日上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来到位于安宁市的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磷产业发展。

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研发投入到企业的困难及诉求,省委书记王宁关切询问,得知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时,他非常欣慰,并进一步提出期望:希望不断扩大规模、创新工艺,做长做强磷产业精深加工链条,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资源型产业作出新贡献。

作为一家以生产磷复肥、氮肥为主业的磷化工产业集团,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具有年产化肥300万吨、化工产品60万吨的生产能力,磷复肥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

创立37年来,祥丰如何实现从传统农资企业向现代化产业集团的转型蜕变?

1988年,9岁的杨利荣见证了父亲杨宗祥一砖一瓦搭建起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石。37年间,祥丰集团从小小的复合肥厂成长为集磷矿采选、化肥生产、精细磷化工生产、磷石膏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与之同步,杨利荣从最初的见证者成长为一线生产者、多岗位管理者,直至集团掌舵者。

今年,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决定,授予全国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荣凭借带领企业深耕实业、勇担责任、锐意创新的突出贡献,荣列榜单。

“从父亲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与国家和时代同行、艰苦奋斗力争上游的创业精神。”每每回想起有关父亲杨宗祥的几个场景,杨利荣都深受触动。

从一砖一瓦到行业巨头,杨家两代人的奋斗史,正是实业报国精神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当杨利荣接过发展接力棒、成为祥丰集团董事长后,这份触动转化为清晰的思路与坚定的行动:祥丰集团要成为行业资源集约利用的标杆,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杨利荣的创新观念主导下,祥丰集团加快绿色增值磷铵、复合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磷复肥产品全面升级;深耕资源循环利用,年产30万吨高塔复合肥、450万吨中低品位磷矿利用、20万吨工业磷酸、20万吨萃余酸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实现磷资源高效利用;成立云南祥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4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材料、氟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电子级氢氟酸、超纯氨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全资子公司——云南祥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4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引进高精度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设备配置和工艺参数,大幅提升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量。2025年磷石膏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预计2026年将实现100%,将大幅提升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的效果及效率、提高生产线高端化、绿色化水平,生产工艺更稳定、自动化水平更高。

近年来,立足自身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产业链优势和行业优势,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快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集团预计实现营收220亿元,较“十三五”末89亿元增长147.2%。

面向“十五五”,该集团将进一步聚焦“绿色、低碳、数字、高端”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磷化工新材料先进企业。

部分内容来源于云南日报、春城晚报

撰文:期俊军李星佺张梅焕李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