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有天晚上,李莲英趁慈禧用晚膳时,劝她多喝酒,结果慈禧就喝多了。李莲英趁机谄媚道:

有天晚上,李莲英趁慈禧用晚膳时,劝她多喝酒,结果慈禧就喝多了。李莲英趁机谄媚道:“老佛爷的字最漂亮,莲英很喜欢,赐给奴才几个可好?”慈禧半醒半醉写下“性月恒明”四个字,李莲英一看乐坏了。夜幕低垂,紫禁城内一片静谧,只有微弱的烛光在殿内轻轻摇曳,晚膳的香气混着酒气在空气中弥漫,温热的汤汁还在玉碗里腾起白气,映得龙椅上铺着的黄缎泛着柔光。 彼时慈禧刚结束一天的朝政,眉宇间堆着倦意,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翡翠朝珠。李莲英捧着银壶侍立一旁,壶嘴刚倾出半盏酒,就被慈禧用象牙筷子轻轻挡住:“今儿乏了,不喝了。”他却像没听见,指尖沾了点酒液在掌心搓了搓,低声笑道:“老佛爷尝尝这‘梨花春’,御膳房新酿的,奴婢闻着就甜,配着刚上的冰糖肘子正好解腻。”说话间,他已将酒杯凑到慈禧唇边,那股带着花蜜香的酒气钻进鼻腔,她竟真就着他的手抿了一口。 三盏酒下肚,慈禧眼角泛起红晕,话也多了起来。李莲英见她用银签挑着玫瑰酥吃时,突然“噗通”跪下,怀里掏出早已备好的洒金宣纸和狼毫笔:“奴婢今儿路过御书房,见墙上挂着老佛爷上月写的‘福’字,那笔锋比柳公权还精神!要是能得老佛爷赐几个字挂在奴婢屋里,夜里都能笑醒。”慈禧被他逗得直乐,手指点着他的额头:“你这猴儿,宫里那么多宝贝不要,偏要老婆子的涂鸦?”嘴上说着,身子却已坐直了些,接过笔时手腕还晃了晃——许是酒劲上来了。 墨汁在纸上晕开时,李莲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原以为慈禧会写“福寿康宁”这类常题的字,没承想笔尖落下,竟是“性月恒明”四字。头两字“性月”写得轻飘,像风吹柳叶,后两字“恒明”却骤然沉稳,笔锋如刀刻般扎进纸里。他捧着纸页的手微微发抖,突然想起前几日听高僧说的“性月圆明,慧灯永照”,这不正是暗合太后的法号“圆明”吗? “你小子笑什么?”慈禧斜倚在龙椅上,眼神半眯,语气却带了点探究。李莲英忙将纸页举过头顶,声音发颤:“老佛爷这字,是菩萨托您写的吧?‘性月恒明’——往后宫里有这四个字镇着,定能岁岁平安!”这话半真半假,他心里清楚,在这太监扎堆的深宫里,“老佛爷亲笔赐字”比任何腰牌都管用,等于拿到了免死金牌。 有老太监后来回忆,那晚慈禧其实没真醉——她酒量素来不错,或许是看李莲英伺候得尽心,又或许是难得想松快松快,才顺着他的意写了字。毕竟在等级森严的紫禁城,主子给奴才“私人订制”的墨宝,从来不是简单的赏赐,而是“自己人”的认证。就像当年和珅求乾隆的“福”字,表面是君臣情分,实则是权力场的入场券。 李莲英后来把这四个字裱在紫檀木框里,挂在卧室最显眼的地方。每当有新太监来巴结,他就指着字幅叹气:“老佛爷待我恩重如山,我这辈子就盼着这‘恒明’二字能成真。”可夜深人静时,他对着烛光看那字,总觉得后两笔“恒明”的墨色深得发黑——是慈禧真的寄望“永恒光明”,还是酒后无意,反倒写出了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 如今这字幅早已不知所踪,但那晚的烛火、酒气和李莲英脸上的笑,却像一幅褪色的画,留在历史的缝隙里。说到底,不过是深宫里一场各取所需的戏:奴才用恭维换生存,主子借恩宠固权力,最后都被红墙圈着,在“恒明”的愿景里,走向了各自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