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心]俄军突然动真格了 俄乌前线的消息天天刷,但11月25号凌晨那波动静,连咱

[心]俄军突然动真格了 俄乌前线的消息天天刷,但11月25号凌晨那波动静,连咱这些隔着屏幕的旁观者都觉出不一样了。基辅有个做代购的姑娘,凌晨三点发了条语音,背景里全是防空警报的尖啸,她说“刚从地下室爬上来,窗外的光跟白天似的”。 还有人拍了段行车记录仪画面——路口的红绿灯突然灭了,紧接着远处就炸出一团橙火,震得车玻璃都嗡嗡响。这哪是常规打击,俄军这是把憋的劲儿全放出来了。 这股火不是平白无故烧起来的,根子在11月23号那桩事。那天凌晨四点多,莫斯科州东南部的沙图拉热电站,突然被无人机钻了空子。三台主变压器当场烧得报废,3.3万户人家的暖气、热水全断了——要知道,这会儿的俄罗斯夜间温度早跌破零度,老人孩子在家冻得缩成一团。 有居民拍了段视频,移动供暖车刚停稳,穿着睡衣裹羽绒服的人就围上去,不是抢暖气,是打听“啥时候能恢复”。热电站上空的黑灰色烟柱,在晨光里飘了整整一上午,看着都堵心。 乌方对这事没认也没否,但俄军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狠。11月25号零点刚过,俄国防部就下了行动令:边境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率先开火,尾焰在黑夜里划出亮红色的线;黑海舰队的“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在敖德萨外海连续发射巡航导弹,导弹离舰时溅起的浪花,被舰上摄像头拍得一清二楚。 空天军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更不含糊,直接从本土起飞,带着KH-101巡航导弹扑向目标。最亮眼的是4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10倍音速的速度,乌军的S-300根本拦不住,精准砸在了基辅郊外的无人机组装厂。 后来乌空军的战报说得实在:十几个小时里,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目标,486个空中目标里,光无人机就占了464架——俄军压根没给对面留喘气的空当。 打击的靶心特别准,全是乌方撑着战争的“要害”。敖德萨的“莫洛佐夫”军工联合体,是造坦克配件的核心厂,导弹落下去的时候,附近居民说“像闷雷滚在头顶”,监控拍着厂房的钢构屋顶直接塌了一半,黑灰色烟柱直戳夜空。哈尔科夫的坦克修理厂更惨,存放发动机的仓库炸得只剩下残垣断壁,地上的金属碎片堆得有半人高。 能源系统更是被捅了“腰眼”,基辅市议会凌晨五点发通知,10个行政区里7个彻底停暖,10万用户的电表全跳了闸。有网友发超市实拍图,蜡烛货架空得只剩包装纸,充电宝被抢得连展示样机都没了;市中心医院的护士说,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全接了备用发电机,“生怕一断电就出人命”。 泽连斯基当天上午的视频讲话,脸色比往常白了不少,声音也哑着。他说基辅有6名平民遇难,13人还在急救室里躺着,“这是对平民的攻击”。 但乌军防空兵私下在社交平台发的吐槽更实在:他截了张雷达截图,满屏的小红点挤得看不清屏幕,“刚锁定一个无人机,旁边又冒出来俩,有的贴着屋顶飞,防空导弹根本没法瞄准”。有军事博主分析,俄军这次是“饱和打击+低空突防”组合拳,就算乌军防空系统再强,也架不住这种“蜂群式”进攻。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后来的通报,把话挑得明明白白:“打击目标全部命中,彻底摧毁了乌方3处无人机组装厂、5座能源枢纽”。潜台词很清楚——你敢动我老百姓的供暖,我就端掉你制造武器的根基。 这话不是虚的,有前线记者拍了乌方后勤线的照片,因为能源中断,好几列拉着西方援助装备的火车,在哈尔科夫火车站停了整整一天,“没电力驱动装卸设备,装备只能堆在铁轨边”。有军事专家说,俄军这是“打蛇打七寸”,专门掐乌方的战争潜力。 值得说的是,俄军动手的同时,自己也没松防御的弦。俄国防部25号中午补了份战报:从24号深夜到25号清晨,防空部队一共拦下249架乌军无人机。 细分到区域更具体——黑海海域打下116架,大概率是想袭扰俄海军;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拦了76架,这里离俄乌边境近,无人机差点窜到居民区;罗斯托夫州也截了16架。 克拉斯诺达尔的行政长官发了现场照片,有栋居民楼的阳台玻璃全碎了,6个受伤的居民里有两个是孩子;罗斯托夫州更严重,3名平民没挺过来,12个伤者里有老人被倒塌的墙砸伤,“民房屋顶都被无人机残骸砸穿了”。 沙图拉的老人守着冰凉的暖气片,一遍遍给供暖公司打电话;基辅的孩子在烛光下写作业,手冻得握不住笔;克拉斯诺达尔的居民抱着被子去社区避难所,夜里听着外面的动静不敢合眼。 这些人没参与战争,却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战争这东西从来没有赢家,你炸了我的电站,我端了你的工厂,最后拖垮的都是两边的民生,坑苦的都是盼着安稳的普通人。真希望两边能早点坐下来,别让孩子在爆炸声里做噩梦,别让老人在寒冬里盼暖气。 (参考信息:财联社——俄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乌军工及能源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