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任军)11月27日上午,汉中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战略引领,以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为功能支撑,全力拼经济、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推动“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进展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崭新气象,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

据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郝明森介绍,汉中市以项目支撑、以链聚群,推动“5+3”产业集群扩规提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超过80%。“十四五”期间,汉中市累计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029个,成功招引修正药业、固达机械等27家知名企业落户汉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洋镇高速等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建成投用陕钢中厚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汉王药业现代中药生产基地、长林水源地、3201医技综合楼等标志性引领性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陕南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打造秦创原总窗口汉中离岸创新中心,培育发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总量居全省第二。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54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有望突破2000亿元,规模稳居陕甘川渝毗邻六市第二位,区域发展位势更加凸显。

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聚资源,不断塑造新优势、积蓄新动能。重点改革成果丰硕,“一业一证”集成改革、“一园一策”园区改革等3项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生态保护与价值协同发展、信用赋能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70余项改革被国家部委推广。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8.7%,营商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中欧班列“汉西欧”专列常态化运营,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挂牌运行,汉中经开区纳入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货物和机场旅客吞吐量稳居毗邻市前列。

刘俊强摄
长青自然保护区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全市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汉江(汉中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国家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切实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成功创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16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提升至67.5%和87%,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87%。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山”资源公司县区全覆盖,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全力构建“一核三极五心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新增市政道路185.49公里、排水管网233.7公里,绿化覆盖率42.71%,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19%,较2020年提高4.23个百分点。4个县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县域生产总值占比提升至77%,8个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开区,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达到80%。“五个农业”实现镇村全覆盖,有机农业面积、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方阵,127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建成达标,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现省考“八连优”。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加速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长71.4%,医疗报销比例提升至70%。“水电气暖网路”六个民心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8.5万人,前四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61: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率居全省第1。汉中藤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平安建设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
面向未来,汉中市坚持以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为战略引领,以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为功能支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上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