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这个十岁女孩的故事,像一根细小的针,悄无声息地刺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爸爸去世

这个十岁女孩的故事,像一根细小的针,悄无声息地刺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爸爸去世后,妈妈选择改嫁。当妈妈小心翼翼地和女儿商量时,这个才十岁的孩子竟然平静地点头:“我在幼儿园学过,人不能自私。我不能拖累妈妈,没有人会接受有孩子的女人。” 她说这些话时眼神清澈,仿佛在背诵一篇再普通不过的课文。可这些话里藏着的,是一个孩子对母亲最笨拙也最深沉的爱。 志愿者来到她和爷爷奶奶居住的老屋时,女孩正趴在破旧的木桌上写作业。当被问起为什么愿意让妈妈离开,她的回答让所有在场的大人红了眼眶:“妈妈改嫁后有了好生活,还能生弟弟妹妹。等我上大学有了经济能力再去找她,这样心里就不会有负罪感了。” “负罪感”这三个字,本不该出现在一个十岁孩子的词典里。 志愿者哽咽着问:“那你觉得自己缺爱吗?” 女孩眼里突然泛起泪光,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妈妈每次回来看我,都会给我买新衣服、学习用品,还有爱吃的零食。她是在用另一种方式爱我。” 临走时,志愿者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她只要了一些学习用品,轻声解释:“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就剥夺其他小朋友获得帮助的机会。” 这个十岁孩子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成年人世界里的种种不堪。我们总在教孩子分享,教孩子体谅,却从未想过,当懂事成为一种本能,童年就已经提前落幕。 她不是天生懂事,只是在无数个夜晚,听着大人们“带着孩子不好改嫁”的议论时,悄悄把自己的渴望埋进了心底。她不是不需要爱,只是太早就学会了用成全来代替索取。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为母亲的离开找到了最合理的解释,为自己的孤独找到了最体面的借口。这种超越年龄的“善解人意”,何尝不是生活刻在她心上最深的伤痕? 当我们在为这个孩子的懂事感动落泪时,或许更该反思:为什么最该被呵护的年纪,却活成了最会看人脸色的模样?为什么本该任性撒娇的岁月,却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 孩子的世界本该有糖、有眼泪、有不讲道理的撒娇,而不是充满算计的成全。愿每个孩子都能被允许“不懂事”,愿每个童年都不必用早熟来换取生存。温情感动故事 感人心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