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非凡“十四五”|“十四五”期间酒泉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蝶变满目新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肃州:“面子”焕新“里子”暖心

“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质升级基础设施,持续优化路网结构,不断完善管网系统,增强城市承载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至目前,肃州区完成老旧街巷改造58条,新改建城市道路57.83公里。平坦宽敞的马路下,排水防汛畅通了,“城市动脉”焕然一新。

道路的蜕变,最直接的感受者是沿线居民。对于在晋城路生活了十几年的张万忠而言,这条路承载了他许多记忆,他也见证了“行路难”到“畅通行”的变迁。

沿着晋城路往南,来到同样完成改造的惠民路。改造前,惠民路路面坑洼有积水、车辆乱停乱放,既影响通行,又存在安全隐患。经过系统改造,附近居民再也不用被这些烦心事困扰。

建成近20年的香庄花园小区今年也迎来了全面改造。斑驳脱落的外墙披上了米黄色的“新衣”,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宽敞,杂乱的电线被整齐收拢……通过系统性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街巷到小区,从“面子”到“里子”,肃州区积极推动城市向新而生、生活向美而行。“十四五”期间,肃州区共实施城市更新类项目62个,总投资39.5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楼院)174个、城市危旧房9个,更新供热管网135公里,覆盖居民58527户。同时,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5公里,供水管网漏损率从19%降至9.5%以下,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道路贯通,连接的是未来;管网升级,流淌的是希望。肃州区道路管网升级改造,不仅是一次城市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更是区域发展环境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软件”跃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肃州,将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迈向广阔的未来。(王佳熹邢春燕)

金塔:满城新景入画来

“十四五”期间,金塔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完善,以精细化的“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老城焕新活力释放

曾经,金塔县解放路沿线的雨水箅子因锈蚀导致排水不畅,新华街每逢雨季便积水难行,工农街排水管网不畅……这些困扰市民的问题,如今正得到系统性解决。今年,金塔县启动实施老旧街区地下管线改造提升项目,重点针对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管网存在的老化破损及布局不合理问题。

作为县城建设最早的道路之一,解放路承载着半城烟火,但其基础设施已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今年,金塔县投入4849.55万元启动全域改造,对20.62公里的供水、燃气、供热、排水管线进行全面更新,并同步升级改造路灯、人行道等配套设施,构建起适配未来10年城市发展的地下“智慧血管”,让老旧街区焕发消费新活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相信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好。”居民王付焘说。

城市更新为城市的活力释放、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可能。金塔县通过引入全新业态,将老旧街区打造成消费地标,满足市民购物、娱乐、社交等多元化需求。未来,将持续引入一系列新型业态,打造可漫步、可欣赏、可游览的街区。

“十四五”期间,金塔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路网结构,火车站连接线、新华街、团结路等新建道路竣工,文化街、中山街、宝塔街等老旧街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商住小区加快建设,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城市有绿步步皆景

摊开金塔县城区地图,城市主干道路被绿色簇拥,居民小区周边绿地环绕。傍晚时分,金塔县会水公园热闹非凡,孩子们玩耍嬉戏,老人们围坐一起互道家常,小小的城市公园承载着居民的幸福。

开门见绿、抬头赏景,花鸟为邻、香气萦绕……近年来,一个个各具风格的绿地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扮靓了城市空间。

金塔县将绿地公园布局在居民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地方,结合周边城市环境及服务人群,建设休憩社交、运动健身、儿童游乐、文化艺术等特色公园,融入航天、胡杨、汉简等元素,实现了市民“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的美好期盼。至目前,建成绿地公园28个,城区绿化覆盖率49.46%,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城市“绣花”文明加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街道干净整洁、市场秩序井然,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舒心。”漫步金塔城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便民宜居指数不断提升,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当晨曦微露,扫帚与路面的沙沙声成为城市的序曲,城市在精细保洁中变得洁净。这份整洁源于一套高效运转的立体化保洁体系,机械化深度清洗与环卫工人即时巡回保洁无缝衔接,让城市的“面子”光鲜、“里子”清爽。

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质量,让广大市民享受高品质生活?

在繁华的街头巷尾,流动经营商户曾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道难题。他们既是城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时常因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等问题而让管理者“头疼”。面对这一问题,金塔县主动了解群众需求,科学规划,引导商户文明经营,既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金塔县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大力实施美丽文明金塔共建行动,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五年奋斗,金塔县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重塑了城市的气质,不仅提升了发展的速度,更提高了生活的温度。错落有致的楼房、鸟语花香的公园、宽阔整洁的街道、幸福洋溢的笑脸,金塔县正以务实举措勾勒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画卷。(卢玉)

玉门:精细治理勾勒城市新画卷

清晨的商业步行街上,统一规范的便民摊位井然有序;校园周边新施划的停车区内,非机动车整齐停放;社区里,居民遛狗牵绳已成习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折射出玉门市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精细化管理重塑城市面貌,让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

治理升级:从“管得了”到“管得好”

漫步玉门市玉门镇沙梁子社区,拥挤杂乱的巷道变得开阔整洁。住户马师傅坐在新修的小广场长椅上感慨道:“以前这里私搭乱建严重,消防车都进不来。现在路通了,心情也舒畅了。”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社区闲置角落被精心改造为便民服务点,修鞋、缝纫等摊点在统一规划下有序经营,斑驳的墙面经过美化焕然一新。

令人欣喜的是,城市治理的“春风”已吹遍玉门市大街小巷。每周五的“月末大扫除”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114家责任单位的干部职工走上街头,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城区到城乡接合部,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行动提升了城市颜值。

五年来,玉门市的治理革新在各个角落持续深化。通过创新机制破解城市管理中的各类堵点难点,让“粗放式”管理逐步转向“精细化”服务,这份转变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处变化和市民的日常体验中。

服务之暖:从“硬管理”到“软治理”

“以前看到城管就想躲,现在他们帮我找摊位。”瓜农老张的经历,是玉门市城管转变执法理念的鲜活注脚。去年夏天,玉门市城管队队员主动上门,引导老张进入新划设的西瓜摊位。“有了固定地点,老顾客就能找到我,再也不用东奔西跑,收入也增加了。”老张说。

近年来,玉门市创新开展“我为群众找摊位”行动,深入街头巷尾倾听摊贩心声,巧妙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科学布局,设置3处便民市场、5个临时销售点,容纳经营摊位350余个。除61个西瓜摊位外,还根据季节特点和市民需求,专门划设52处烧烤摊位,为符合条件的摊贩办理便民摊位证。这种变“堵”为“疏”的治理智慧,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同样的理念在停车管理中得以延续。针对非机动车停放乱象,玉门市采取“规划+管理+引导”的系统治理思路,在城区增划、补划停车位116处,特别是在13所校园周边新设1270米专用停车区。同时,督促共享单车企业新增240处电子围栏停车点,通过“温馨提示+规范引导”等人性化方式,让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井然。

细节入手:从“粗放式”到“精细化”

从规范有序的便民摊位到整齐划一的停车区域,从整洁清爽的街道立面到文明有序的公共空间,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城市管理的匠心独运。

五年来,玉门市将“绣花功夫”融入城市治理工作的每个细节,在持续深耕中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执法人员深入街面一线,开展多轮次集中整治,清理违规占道经营商铺395家。同时,以“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累计查处建筑垃圾乱倾倒24起,清理垃圾2800余吨,平整土地22.17万平方米。

此外,玉门市创新推行“柔性执法”方式,累计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71件,实现执法规范与执法温度的统一,既筑牢了城市治理的法治根基,也赢得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精耕细作终见成效。玉门市在全省城市精细化第三方评估中荣获县级市优秀等次,城市管理投诉量显著下降,市民满意度持续攀升。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城市治理者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从体制机制创新到服务理念转变,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玉门市用五年完成了一场城市治理的美丽蜕变。在这幅城市治理的新画卷上,每一笔都凝聚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每一笔都描绘着美好生活的愿景。(靳娜娜方雪)

审核:裴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