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 乌克兰这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地归俄罗斯,钱归美国,命归乌克兰老百姓。 这句话扎心却戳破了残酷真相——这场打了快三年的冲突,从来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的对抗”,而是大国博弈下的利益收割, 最惨的永远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俄罗斯付出了兵力代价,却实打实控制了顿巴斯、扎波罗热等战略要地,这些土地下的矿产资源、地缘战略价值,足以支撑其长期布局,相当于用战争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地盘红利”。 美国则把“战争生意”做到了极致,赚得盆满钵满。 军工复合体开足马力生产炮弹、导弹,订单排到了2030年,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CEO们拿着天价薪酬。 欧洲盟友被绑上战车,不得不花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原本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工业体系被搅得天翻地覆,美国却趁机抢占了欧洲能源市场,还通过北约东扩进一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政治经济双重收益到手软。 最无辜的就是乌克兰老百姓,他们用生命和家园,为别人的利益买单。 曾经的粮仓变成焦土,基辅、马里乌波尔等城市满目疮痍,超过1400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要么在国内躲躲藏藏,要么背着行囊逃往欧洲当难民。 年轻人被强征入伍,上了战场就是炮灰,回来的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永远埋在了冰冷的战壕里。 留在国内的老人孩子,面临着缺粮、缺水、缺电的困境,冬天在断暖的房子里瑟瑟发抖,曾经的幸福生活彻底成了泡影。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的精英们早就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泽连斯基的家人拿着外籍护照,在国外过着优渥生活,不少政府官员趁机敛财,把西方援助的物资倒卖给黑市。 而普通民众只能在废墟中祈祷和平,他们以为自己在为国家而战,殊不知早已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成了这场“分赃游戏”中最廉价的牺牲品。 欧洲国家也没捞到好处,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反遭反噬。 能源价格暴涨、通货膨胀高企,企业倒闭、民众抗议不断,原本的经济繁荣一去不复返。 现在欧洲各国开始醒悟,纷纷寻求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但为时已晚,经济损失已经造成,战略自主也成了空谈。 这场冲突再次证明,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 所谓的“分赃”,不过是强者对弱者的掠夺,是大国对小国的碾压。 乌克兰的悲剧,值得所有国家警醒——把国家命运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最终只会引火烧身。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