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1 月 26 日中常委会上,何鹰鹭一个来自大陆的女性,在会上不仅宣布退党,还愤

11 月 26 日中常委会上,何鹰鹭一个来自大陆的女性,在会上不仅宣布退党,还愤怒指责党主席不敢面对问题。 她的不满源于此前11 月 18 日被国民党考纪会以 "违反党纪" 为由作出 "停止党权" 处分,尽管该处分在她申诉后于次日11 月 19 日被撤回重审。 何鹰鹭本是中国国民党首位陆配中常委,曾被称为象征 "多元包容",结果仅仅因为表达了希望两岸走向统一,就被党纪处理,还被要求 "重新检讨"。 这引发的,不只是程序争议,更是路线信任的崩塌。 她穿着绿色衣服出现在党部,就是要讽刺,这个党到底是蓝的,还是正在 "变绿"?她不客气地质问党主席:"对方都敢喊自己的主张了,我们连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讲?" 这句话其实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中国国民党到底还认不认自己的路线?还是说,现在已经变成了谁的票多就听谁的 "选举机器"? 郑丽文上任后,中国国民党的支持度有短期回升,这让一些人认为她的 "中间路线" 可能是出路。 她一边强调 "九二共识",一边对统一议题态度谨慎,主张 "终极统一但反对急统",强调要在 "中华民国宪法" 框架下循序渐进。 这种模糊策略,对中间选民或许有吸引力,但对传统深蓝支持者来说心里不踏实。 从朱立伦时期开始,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就备受争议。朱立伦曾在美国宣称国民党是 "亲美" 政党,还将 "九二共识" 称为 "没有共识的共识",引发党内强烈反弹。 他提出的 "亲美和中友日睦邻" 政策,让党内不少人觉得失去方向。到了郑丽文这里,虽然强调 "不能放弃对话",但在具体做法上,依然绕着 "统一" 这个词小心翼翼。 可问题是,如果连自己立党的根都不敢碰,那这个党还剩下什么? 尤其是对那些依然希望通过对话推动两岸和平的基层人士来说,这种 "不能说" 的氛围让人越来越陌生。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党内路线之争,也是岛内政治环境变化的结果。 近年来,台湾地区内部 "排陆" 情绪升温,赖清德当局更是通过行政手段对陆配参政设限。台 "内政部" 援引所谓 "国籍法" 要求陆配公职人员在就职一年内必须取得 "丧失原籍证明",导致陆配参政权 "已处于死亡状态",这显然是在制造身份鸿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民党如果失去了对统一方向的坚持,不仅会被边缘化,还可能被误解成在配合对方的节奏走。 大陆方面的态度一直比较明确,强调 "九二共识" 是对话的基础。在郑丽文刚上任时,外界一度期待她能缓和两岸关系。 可惜目前来看,党内的摇摆不定,反而让这种期待变成了失望。 一些外媒已经开始分析,若中国国民党放弃推动和平发展的立场,不仅会失去大陆的信任,也会让原本支持这个方向的群体失望转向。 郑丽文的 "中间偏统" 策略,也许在短期内能让某些人满意,但如果不能在党内形成共识,2026 年的选举恐怕难以顺利推进。更大的问题是,如果党内路线长期不清楚,就会导致基层组织涣散、资源分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清晰地告诉社会 "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那它就很难承担起对地区和平的责任。 更别提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一个没有立场的政党,很容易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别人制定规则时可以忽略的角色。 如果还是继续模糊、继续回避,那未来不只是选举输赢的问题,而是生存能不能维持的问题。 中国国民党的每一次表态、每一次取舍,都不仅影响岛内政治格局,也会间接牵动整个地区的战略平衡。 模糊和拖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矛盾更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