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这么久,你猜最大的赢家是谁? 不是美国,更不是俄罗斯。 是一个忍了快80年,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的国家。 德国。 很多人可能会骂,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德国跟着欧盟制裁俄罗斯,能源价格涨上天,工业企业都快扛不住了,怎么还成赢家了?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扒开表象看本质,这波操作里藏着德国憋了几十年的小心思。 二战后德国被按在地上摩擦,军事上被绑死,外交上看美俄脸色,连拥有完整国防自主的权利都没有。 冷战结束后,美国借着北约东扩把刀架在俄罗斯脖子上,德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想发展军事怕引起周边警惕,想搞能源自主又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 俄乌冲突一爆发,所有的“不可能”突然都变成了“理所当然”。 以前德国军费常年达不到北约2%的要求,被美国追着骂“搭安全便车”。 现在好了,直接宣布建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基金,把军费提到GDP的2%以上,还开始大规模采购F-35战机、爱国者导弹。 周边国家不仅没反对,反而拍手叫好,觉得德国终于要“扛起责任”了。这哪是被动扩军,分明是借战争东风,名正言顺地重建军事强国地位。 能源上的“阵痛”更像是战略转型的铺垫。 以前德国35%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现在通过从美国、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再加上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硬生生把对俄能源依赖降到了个位数。 别光看短期工业成本上涨,长期来看,德国彻底摆脱了俄罗斯的能源牵制,反而借着能源转型的机会,巩固了自己在欧洲工业链的核心地位——毕竟能扛住能源冲击的制造业大国,全欧洲也就德国一家。 更关键的是欧盟的话语权。 以前欧盟内部英法德三足鼎立,现在英国脱欧,法国在俄乌问题上摇摆不定,德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稳健的外交操作,悄悄成了欧盟的“话事人”。 从协调对乌援助,到制定能源政策,再到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德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不就是它一直想要的“欧洲主导权”吗? 忍了80年,德国终于等到了这个打破束缚的机会。 没有俄乌冲突,它不敢明目张胆扩军;没有能源危机,它没法快速摆脱对俄依赖;没有欧洲的动荡,它也成不了欧盟的核心。 表面上看是被动卷入战争,实际上每一步都踩在了战略转型的节点上。 当然,德国的“赢”也是有代价的,短期经济压力、民生负担都是实实在在的。 但放在历史长河里看,这波“趁势而上”让德国彻底摆脱了二战后的枷锁,重新回到了世界强国的竞争赛道。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