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建成绿色建筑超2900万平方米
芜湖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显成效
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11月26日,记者从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至今,芜湖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过2900万平方米。2025年以来,芜湖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开工、竣工比例均为100%,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成效显著。
近年来,芜湖市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芜湖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0年)》《芜湖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规划》《芜湖市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等规划文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不断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在绿色建材推广上,芜湖市推动绿色建材企业的34种绿色建材产品成功进入“省级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鼓励引导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安徽师范大学文科综合楼项目、芜湖智算经济产业园二期(A区)等项目获批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芜湖纬湃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华山厂区项目获批二星级绿色工业建筑标识,是全省首个获批的高星级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的项目,为芜湖市星级绿色工业建筑项目建设提供示范样本。
芜湖市试点推广低能耗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中,于2024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执行75%的节能要求,并在全省率先执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按二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的要求。2023年,芜湖市成功创建省级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芜湖智算经济产业园,超过15万平方米在建项目获得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标识认证,该园区已成为当前省内体量最大的公共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群。截至目前,芜湖市超低能耗建筑超过30万平方米,完成率是既定试点城市目标的3倍。
建筑光伏应用是芜湖市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的一大亮点。2022年,芜湖市成功创建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2年示范期内新增建筑光伏应用装机容量464.57兆瓦,翻倍完成200兆瓦的试点示范任务。通过项目示范和政策引导,芜湖市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已从单一的光伏+厂房,逐步覆盖到车棚、矿山廊道、污水池等建筑附属设施。奇瑞停车库、海螺水泥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新型应用项目,有效实现了闲置空间的资源化利用,为芜湖市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工作探索了更宽阔前景。截至2025年10月,芜湖市建筑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895吉瓦,光伏竣工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建筑光伏一体化成效显著。
围绕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芜湖市已培育繁昌区、三山经开区2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和6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2021年—2025年10月,芜湖市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达2498.37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0.99%,产业化建造水平显著提升。在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上,芜湖市不断引入数字技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示范应用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推进BIM应用、“好房子”、建造人才综合服务、“建采云”、智慧工地、安责险等核心模块应用,有力推动了芜湖市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行业治理优化和“好房子”建设。(记者王磊张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