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宣县妇联以创新思维破解工作难题,以务实举措服务妇女发展,在思想引领、乡村振兴、家庭建设、维权关爱等领域探索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磅礴的巾帼力量。
创新引领模式
凝聚巾帼“向心力”
武宣县妇联打破传统单一宣讲模式,构建起“宣讲+典型+培训”三维一体的思想引领新格局。
“宣妹子”宣讲队深入基层,用乡音土语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送到妇女身边,全年开展“桂姐姐”大宣讲153场,覆盖近万人次。精心选树先进妇女典型,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通过“巾帼风采录”专栏集中宣传7名榜样事迹,激发广大妇女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精准实施赋能培训,举办农村妇女“领头雁”培训、电商直播技能培训等,将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有效破解农村妇女“不知为、不敢为、不会为”的困境,形成“听懂政策、看到榜样、掌握本领”的全链条引领效应。
创新业态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巾帼引擎”
立足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武宣县妇联指导成立的村播(联盟)妇联大胆探索,创新推出“农播+歌播+文旅播”三播联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播”助农增收。组织女性主播深入田间地头直播带货,2025年带动农产品销售近300万元,让红糟酸、胭脂李等“武宣优品”成为网红爆款。“歌播”传承文化。将自治区非遗“武宣壮族仙城山歌”融入直播,以山歌传理论、倡新风,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文旅播”促进发展。通过直播展示武宣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游客体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创新家风实践
探索基层治理“家路径”
11月15日,通挽镇江龙村家长学校热闹非凡,一场“武家有礼”公益巡讲正在火热进行,50多名群众把不大的会场挤得满满的。
今年以来,武宣县妇联持续深耕“武家有礼”品牌,将清廉家庭建设与基层治理巧妙融合,做实“小切口”里的“大文章”。建强“1+N”廉洁文化阵地网络。以文庙家风馆为核心,串联18个阵地形成“15分钟廉洁文化圈”,并增设家风调解室等功能,使其成为涵养家风、化解矛盾的前沿哨所。今年以来开展家教家风类公益巡讲109场、研学活动18场,惠及5200多人。用活“读书有礼”等德治举措。通过奖励优秀学子、评选先进典型、开展亲子研学等活动,将良好家风融入日常,《“武家有礼”育新风》案例入选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健全长效机制。将家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积分管理,与“五事共治”乡村治理机制相结合,引导妇女和家庭参与解决身边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和巾帼志愿者协调解决群众诉求超2200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家之礼”与“治之效”的深度转化。
创新关爱服务
传递妇联“娘家”温暖
“莫妈妈,谢谢您!我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多亏有您来照顾我。”武宣镇仙湖社区易地搬迁户孩子王小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小学四年级的她就成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莫金惠一年多来,持续关注和帮助这个孩子,赢来孩子和其父母满满的感动和感激。
2024年以来,武宣县妇联聚焦困境妇女儿童需求,打造“品牌化+阵地化+常态化”关爱服务新模式。深化“金葵花开爱心妈妈”品牌,在全县建立8个“爱心妈妈”驿站作为实体阵地,招募1345名志愿者结对帮扶3300多名困境留守儿童,开展入户走访1000余人次、集体陪伴活动8次,慰问困境儿童、留守儿童410名、爱心妈妈145名,形成“线上沟通+线下走访+集体活动”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开展“把爱带回家”等寒假儿童关爱活动及专题讲座136场,受益儿童3000多人,举办假期托管服务18期,惠及650余名儿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同时,积极整合资源,落实“春蕾计划”助学金18.3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8万元等,资助困境女童和“两癌”患病妇女,将节日的慰问延伸为日常的暖心陪伴,让关爱服务更可持续、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