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网随着市场逐步回暖,趁行情还未完全恢复,内资企业开始抓紧竞购香港核心区写字楼资产。
在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斥资72亿港元,向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OneCausewayBay)13层商业写字楼后。另一互联网巨头——京东,被传出手。
11月26日港媒报道,京东或有意竞购丽新发展推售的中环中国建设银行大厦50%股权。
截至发稿,京东对收购物业的传闻并未置评。
中国建设银行大厦(CCBTower)位于香港中环干诺道中3号,港铁重要枢纽中环站上盖,地面层设有人行天桥连接中环码头,地理位置优越,是香港中环地区重要的甲级摩天商业大厦。
它不仅是建设银行在香港的重要运营基地,也是中环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该大厦原址为香港丽嘉(即丽思卡尔顿)酒店。酒店于1993年开业,设有216间客房,凭借融合英国传统风格与东方文化元素的设计,成为香港第一家后现代派风格的典型建筑,非常引人注目。
但开业短短14年后,业主丽新发展在2007年初便开始计划将酒店重建为甲级写字楼,以把握香港写字楼市场的潜力。
当时,香港的甲级写字楼市场尤其是中环核心区,表现非常畅旺。无论是买卖还是租赁市场,交易量和金额都出现了显著增长,市场投资气氛浓厚。
来自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2007年内,全港写字楼买卖合约登记宗数录得3609宗,创历史新高,交易金额306.8亿港元,也创下1997年后新高。同时,大额交易(特别是1000万至2000万港元类别)的宗数和金额均较2006年大幅上升约96%,显示投资者信心强劲。
在这种热烈氛围下,丽新发展找来建设银行作为投资者,签署合作协议将丽嘉酒店重建为甲级商厦。后续,原酒店物业于2008年拆卸,并在原址上重建起如今的中国建设银行大厦。
资料显示,这栋27层高办的公大楼于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22.92万平方呎(不包括停车位),由丽新发展和建设银行分别持有50%股权。
其中,大厦内的18层办公楼层和位于3层的大堂,就被租予建设银行用以经营其香港业务,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及建设银行(亚洲)总部均进驻在此。
由于有大租户存在,中国建设银行大厦的经营表现相对比较稳定。新冠疫情以来,香港经济环境发生多轮波动,大厦租金收入却一直稳定在2亿港元,出租率也未曾跌破过90%。

因此,当现正面临债务问题的丽新发展,希望出售投资物业换取流动性,这项稳健资产相信是必选项之一。
今年3月初,丽新发展就曾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出售约80亿港元(约合10亿美元)的资产。截至2024-2025财年年度末,丽新发展拥有账面值326.37亿港元,总建筑面积645.63万平方呎,分布于中国内地、香港和英国伦敦的投资物业组合,中国建设银行大厦是其中之一。
不久后的7月,中国建设银行大厦50%股权(涉建筑面积11.46万平方呎)首次被传即将推售。当时,丽新发展并未确认或直接否认大厦出售传闻,只是表示集团正有序执行既定的资产出售的策略,会积极考虑合适的交易机会,“作为地产公司,有好的价钱,都会考虑。”
根据报道,长实集团和建设银行最初被认为是大厦50%股权的竞购者。其中报道描述,建设银行似乎对买卖物业兴趣不大,而长实集团则委任了财务顾问,研究交易的可行性。
京东则是最新被传参与竞购的一方,且消息指出,京东的出价是一众竞争者中最高的。
在此之前,京东并未在香港直接持有投资物业。目前,京东在香港的总部,仍位于2015年进入香港市场时在铜锣湾利园一期设立的办公室。
但京东在香港的业务体量已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今年以来,京东正积极拓展香港线下零售与供应链业务。包括3月份,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了京东在香港的快递网络;8月,京东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获得其90家门店的实体网络,随即启动“连续三日全场八折”促销;9月,京东零售与华润隆地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宣布京东Mall香港首店落户湾仔港湾道28号华润Brim28湾景汇2层,计划于2026年开业。
随着香港业务布局加速,拥有自有的总部物业,越来越成为京东需要考虑的议题。
正是此时,香港甲级写字楼市场似乎也已到了适合“抄底”的时机。
2020年以来,香港写字楼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呈现出“空置率攀升、租金持续下行、资产估值回调”的多重特征。但进入2025年,特别在第三季度,市场开始有明显复苏迹象。
在强劲的IPO活动和家族办公室服务日益增长的刺激下,市场复苏情况理想,租赁需求正从谷底显著回升,尤其是核心商务区。
来自世邦魏理仕《2025年第三季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观点》,全港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达到69.18万平方呎,为2018年第三季以来的最高。所有主要地区的净吸纳量均为正值,为自2015年第二季以来的首次。
中环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净吸纳量升至13.8万平方呎,为十年来的最高季度水平。“只有9栋商厦的租赁率下降。”世邦魏理仕称。
但与此同时,全港整体租金按季下跌0.7%,年初至今的跌幅为3.4%。“除尖沙咀地区外,本季所有主要地区租金均出现下降。”
仲量联行一份于11月发布的报告也表示,香港甲级写字楼市场在2025年第三季度显示出逐步复苏的早期迹象,总净吸纳量环比激增,整体办公室空置率持续改善,从2025年6月的13.6%下降到9月的13.4%。中环的空置率则降低了0.8个百分点。
但租金层面就相对仍在下滑,整体市场租金环比下降了0.8%,所有子市场均录得跌幅。而中环的租金下跌了0.3%。
租赁需求凸显,但租金仍然下行,意味着资产的估值不会太高,这为希望加强香港布局的企业,购得自己心仪的物业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