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李鸿章的后代,基本都润出去了,成了富商、巨贾。左宗棠的后代,一个没走,全在国内,

李鸿章的后代,基本都润出去了,成了富商、巨贾。左宗棠的后代,一个没走,全在国内,成了医生、学者、技术员。这事儿琢磨起来,真带劲。 李鸿章这辈子搞洋务、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这些肥差攥在手里,家里的银子早就堆成了山。 他自己也清楚晚清的摊子撑不了多久,早早就给子孙铺了“退路”——送儿子去欧洲留学,跟洋商、外国使节结下交情,连家族产业都悄悄往海外挪了些。 等到他一死,子孙们握着泼天的富贵,又有现成的海外关系,乱世里自然有底气“润”出去。 比如他的孙子李国杰,早年就靠着家里的关系在英国打理生意,后来干脆定居海外;曾孙辈里的李家昶、李家景,更是拿着继承的资本在香港、新加坡开厂办公司,成了当地有名的巨贾。 对这些后代来说,银子是底气,海外的路子是退路,既然有更好的选择,自然不会困在动荡的国内。 而左宗棠恰恰相反,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封疆大吏,每年养廉金就有两三万两,可大部分都散给了灾民、捐给了书院和军饷,自己穿的衣服补了又补,连办公都要戴个布套袖保护衣袖,后来这“宫保袖”还成了他俭朴的标志。 他去世前早立好了遗嘱,把仅有的两万两银子分给四个儿子,每人不过五千两,连置办点田产都紧巴巴的。 家里没留钱,却堆满了他收藏的典籍,更刻在子孙心里的是那句家训——他从不逼着儿子考科举做官,反而说“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反复叮嘱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报效国家,不是为了求功名。 这种家风像根绳子,把左宗棠的后代牢牢拴在了国内。他的曾孙左景伊没靠家里一分钱,凭着苦读成了著名的化学家,一辈子研究腐蚀科学,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出力;另一位曾孙左景鉴则成了外科名医,在上海的医院里救死扶伤几十年。 这些后代没人想着靠祖上的名声谋官发财,更没想着跑路,因为左宗棠没留钱给他们“润”的资本,却用家训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靠真才实学做事,为国家尽一份力。 他们家里或许没有金山银山,却把满屋的书读成了报国的本事,这正是左宗棠当年想看到的“明理报国”。 说到底,李鸿章留的是“路”,用富贵和海外关系给子孙铺了条务实的逃生道;左宗棠留的是“根”,用书籍和家训给子孙扎了颗报国的心。 所以李鸿章的后代拿着银子走了,成了海外的富商;左宗棠的后代捧着书本留了下来,成了国内的学者、医生。 这两种选择,早就被俩位老臣当年留下的东西定了调,琢磨起来确实耐人寻味——财富留的是选择,而精神留的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