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能想出多硬核的办法?二战打完,苏联男人少了2700万。整个

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能想出多硬核的办法?二战打完,苏联男人少了2700万。整个国家,阴盛阳衰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1945年的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整个国家却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凉。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放眼望去全是女人、孩子和老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几乎成了稀有物种。 住在莫斯科老街区的寡妇卡佳,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女儿的小脸——孩子总因为饿肚子哭闹。她丈夫是红军战士,牺牲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那天街道办的人敲门,说嫁给战俘能分30公斤面粉和一间房,卡佳当时就把人赶了出去:“那些杀我丈夫的德国人?想都别想!”可看着女儿瘦得像小猫的样子,她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后来她真的嫁了,对方是个叫汉斯的德国战俘,以前是机械师,现在在西伯利亚挖煤。第一次见面,汉斯穿着破棉衣,眼神惶恐得像被追捕的猎物。但他干活拼命,每次回来都会偷偷给女儿塞块硬糖——那是他从食堂省下来的。卡佳自己也进了拖拉机厂,以前连锄头都没摸过的她,现在能熟练地修发动机,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破砂纸。 厂里的女工占了六成,有的怀孕七个月还在拧螺丝,因为不上班就没饭吃。她们从不叫苦,午休时围在一起,要么聊孩子,要么说家里的破事,偶尔也会骂那些战俘,但转头又会把自己的馒头分半个给生病的战俘。 我有时候觉得苏联当时的办法太“狠”了:让寡妇嫁敌人,让女人干男人的重活,把战俘当劳动力榨干。可仔细想想,这不是狠,是被逼到绝路的求生本能。没有这些硬核操作,苏联可能早就垮了。那些女人,那些战俘,甚至那些看似冷酷的政策,都是这个民族在废墟上站起来的支柱。 现在我们总说“岁月静好”,可哪有什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绝境中替我们扛过了最难的时刻。苏联的这段历史,不是要我们学他们的冷酷,而是要记住:一个国家的韧性,从来都藏在普通人的牺牲里。那些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些从敌人变成建设者的战俘,都是历史书页里最沉重也最耀眼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