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新加坡,我前两年旅游去玩过;怎么说呢,新加坡不像一个国家,也不像一个城市,更像一

新加坡,我前两年旅游去玩过;怎么说呢,新加坡不像一个国家,也不像一个城市,更像一个大工厂。新加坡的面积,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几个镇的大小;网上说其坡县,已经属于“夸大”了,大坡镇才名副其实。 去年去新加坡那趟,我特意找了个组屋区的民宿住了两晚。民宿在一栋30多层的高楼里,房间小得转不开身,房东说这已经是组屋里算大的户型了。晚上想泡杯茶,发现连个烧水的地方都没有,房东指了指楼下:“去食阁吧,那里啥都有。” 下楼进了食阁,乌泱泱全是人,每张桌子都挤着三四个人,餐盘碰撞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混在一起,吵得头疼。我随便点了份海南鸡饭,找了半天终于在角落挤到一个位置。旁边坐着个本地阿姨,我问她平时都在这里吃饭吗?她叹了口气说:“不然呢?家里没厨房,想做个汤都不行。孩子在国外读书,每次打电话都说想喝我做的排骨汤,可我连锅都没有。” 阿姨说,组屋的设计就是这样,政府觉得集中吃饭更节省资源,也方便管理。可对他们来说,每天下班还要排队吃饭,连点私人空间都没有。之前网上总有人说新加坡的食阁是“城市风景线”,现在看来,那不过是被包装过的无奈。就像我们几十年前的筒子楼,大家在楼道做饭,或者去公共食堂,本质上都是居住条件差的体现。只不过新加坡把这个模式做得更规范些,就被一些人吹上了天。 其实,真正的幸福生活,应该是有自己的厨房,能为家人做一顿热饭,而不是每天挤在公共场合吃饭。新加坡的经济确实发达,但普通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好吗?我想,只有住在组屋里的人才有发言权。你们觉得,这种集中就食的模式,是进步还是倒退?毕竟,家的温暖,从来都藏在烟火气里,而不是冰冷的公共食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