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发现问题赚积分,可以兑换米、面、油……哈尔滨市香坊区760名“都市跑单人”变“家园合伙人”

清晨6点的哈市香坊区乐园社区,寒霜还凝在快递车把手上,快递员王奎山已熟练地取件、分拣归类、装车。“以前觉得就是个送快递的,现在每次路过社区驿站,都像回了趟家。”他搓着冻红的手笑着说,而他身穿印着“香骑兵”字样的反光背心,正是从“都市跑单人”到“家园合伙人”的见证。

香坊区用暖心服务驿站筑牢温暖支点,以“红积分”激活新就业群体参与热情,推动完成从“都市跑单人”到“家园合伙人”的深刻转变,探索出一条以城市温度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的实践之路。

快递员当移动探头“红积分”能换米面油

几年前刚入行时,王奎山最怕冬季送件,寒风刺骨,有时只能缩在车里啃冷面包。直到社区驿站投用,第一次在驿站用微波炉热饭时,社区大姐特意嘱咐他多喝热水,说送快递费体力。这份暖意让他渐渐停下匆匆的脚步,休息时会帮驿站整理物品,陪办事的老人聊家常。

转变发生在去年夏天,王奎山派件途经三合路时,发现楼栋外墙皮脱落,想起驿站墙上“治理线索随手报”的提示,就随手拍图上传街道平台。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收到整改反馈,社区还给他记了5个“红积分”。“原来我们天天走街串巷,能帮城市解决真问题。”自此,王奎山的快递车成了移动探头,井盖松动、垃圾堆积等隐患,都会被他及时定格上报,至今已累计提交有效线索二十多条。

记者在乐园社区大厅看到,“红积分”兑换柜内有米、面、油和生活用品,这些都是按照快递员提报的需求购买的,快递员可用自己的积分兑换所需商品。

据乐园社区书记于洋介绍,几年来,快递员们服务居民260余人次,发放普法、反诈等宣传品2000余份。在中高考、暴雨期间“爱心急时送”23人次,救助中暑、迷路老人等4人次。社区还在快递员中开展了随手拍、随手帮、随口说、随时报的“四随”爱心志愿服务。如遇到井盖丢失、楼道灯不亮等无法及时处置解决的情况,及时“提醒吹哨”联络网格员,有效帮助社区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真正让社区“微网格”活起来、动起来。乐园社区也特意打造了暖蜂驿站,为快递员提供临时休息、吃饭饮水、手机充电等服务。

空调、沙发、微波炉、饮水机社区驿站暖身又暖心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外人’,直到在驿站喝上那杯热水,在社区赚到第一个‘红积分’,我才发现,这座城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快递员樊云霄的一句话,道出了香坊区新就业群体的共同心声。小樊说,我们这行没个准点,以前半夜等单,只能在路边蹲着刷手机。现在好了,驿站24小时亮着灯,刷脸就能进,像家一样踏实。

针对这一群体作业不定时、休息无处去的痛点,香坊区总工会投入20余万元建成4个24小时智能驿站,配备空调、沙发、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提供热饭、充电、休憩、应急包扎等十余项服务,让环卫工、快递员、的哥的姐们“歇得了脚、暖得了身、充得了电”。

同时,香坊区总工会联合水务交通局,在货运企业集中区域打造“司机之家”,提供热水淋浴、安心就餐、临时休息等服务,让长途奔波的司机能“洗个热水澡、吃顿安心饭”。

七彩芳华、建北等4个社区服务中心推出“小哥爱心食堂”,用实惠价格和放心食材,让外卖员、快递员从一餐一饭中感受城市温度。正在驿站热饭的李师傅告诉记者:“以前忙起来没时间吃饭,现在无论忙到多晚,也能来这儿喝口热汤,心里特别暖。”

目前,香坊区已建成的185个友好场景服务驿站覆盖重点商圈、小区等关键区域。

就业驿站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就业对接7天解决

“从扫码登记到成功上岗,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在香坊万达就业驿站找到工作的张女士满心欢喜。为破解新就业群体找活难,香坊区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在香坊万达商圈打造就业驿站,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政策解读等服务“一站式”送到求职者身边。新就业群体就业对接时间缩短至7天以内,就业效率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香坊区还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全方位保障网。推动8家医院和药企组建“暖新医药联盟”,提供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诊疗的“三优先”服务;针对带娃难痛点,假期推出托管与研学服务,组织新就业群体子女参与港澳研学活动,累计服务180余人次。

为持续激发新就业群体的主人翁意识,香坊区试点推出“红积分共分享”机制,让治理参与可兑换服务,已兑现物资超过230人次。如今,全区760名“香骑兵”活跃在社区网格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全区新就业群体已上报有效治理信息460余条。

“红积分能换米面油,更能换归属感。”王奎山指着驿站公示栏的积分兑换记录,语气里满是自豪。

“从暖心驿站的贴心守护到‘香骑兵’的同心共建,我们以‘全域友好’构建服务闭环,让奔波者变身城市主人,用治理温度书写基层现代化答卷。”香坊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于海霞;摄影: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