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总会围坐在餐桌旁。桌上准少不了一只金黄油亮的大火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总会围坐在餐桌旁。桌上准少不了一只金黄油亮的大火鸡,旁边配着蔓越莓酱、南瓜饼,还有一圈冒着热气的配菜。这顿感恩节大餐,看着是全家团聚的温馨仪式,实际上却是美国经济一整年里最关键的“发令枪”。 不少人觉得圣诞节才是消费旺季的王者,但真正的起点其实是感恩节。大餐吃完的第二天,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色星期五”,紧接着又是“网购星期一”。这四五天的长周末一拉开,整个假日购物季就正式启动了。美国零售联合会估算,2025年感恩节前后这几天,美国人总共要花掉近1000亿美元——这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新加坡一年的GDP。 一顿饭怎么就能撬动这么大的经济盘子?关键在于感恩节在美国人心里的地位太特殊了:它是“必须要过”的节日,却没有送礼的压力。不用绞尽脑汁挑礼物,大家的钱自然就花在了别的地方:买食材备餐、买装饰品布置家里、买件新衣服拍全家福、买机票赶回家团聚,或者干脆全家出门旅行。这么一来,食品、零售、航空、酒店、酒类等几乎所有消费领域,都被这股需求“一键激活”了。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火鸡。每年感恩节,美国人要吃掉约4600万只火鸡,占全年火鸡消费的近一半。2025年受禽流感影响,火鸡批发价暴涨了44%,但零售商硬是把零售价压了下来,Datasembly的数据显示,十磅火鸡的价格较去年下降了2%。有些超市甚至贴钱做特价。他们心里门儿清:只要把顾客吸引进店,后面的衣服、电器、玩具自然能顺带着卖出去。一只10美元的火鸡,往往能带动200美元的附加消费。 感恩节后的那个周末,平均有近2亿美国人出门购物,线上线下一起发力。2025年更夸张,预计有7900万人要在这一周里坐飞机、开车或乘火车回家或度假。快递公司11月的包裹量能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 对零售商而言,感恩节更是“生死线”。很多百货公司上半年一直在亏损,就盼着11月、12月这两个月把账目从红字转成黑字——“黑色星期五”的名字也正来源于此。过去十年里,几乎每次经济下行,感恩节周末的消费数据都会明显下滑;反过来,只要这几天卖得火爆,华尔街就敢对一整年的经济前景抱有信心。 所以说,感恩节这顿饭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当白宫门口,总统笑着赦免那两只幸运火鸡时,背后其实是美国经济一年里最盛大的集体消费狂欢,更是一次最精准的经济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