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就“十四五”时期张家口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进行发布。“十四五”以来,张家口市以首都“两区”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1年至2024年,连续4年张家口市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大气污染防治是“十四五”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张家口通过制定《张家口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条措施》等方案措施,2021年至2024年,张家口市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保持京津冀区域第一,综合指数连续4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二十。今年1月至10月,张家口市PM2.5平均浓度16.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95.7%,综合指数2.38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六名,取得历史同期最好位次。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张家口最鲜明的标识。张家口市坚持统筹“三水共治”,强化联防联治,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张家口市累计获得补偿资金支持10.55亿元,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分别达到Ⅲ类和Ⅱ类,有力保障了首都水源安全。桑干河纳入省级美丽河湖名单。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从2021年的93.3%提升至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从潮白河到永定河,从密云水库到官厅水库,京张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共同完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政治承诺。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事关民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517个地块,完成10个污染地块、2555亩的修复。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2524个,治理率达到60.47%。完成60个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和10个乡村生态振兴创建样板村工作。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随清。全市9个地下水国考点水质类别Ⅴ类水比例22.2%,达到目标考核要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金属减排超额完成“十四五”削减目标。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控,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物、喝上干净的水、住上安心的房子的根本诉求。张家口市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张家口市生物多样性管理办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0)》。实施大青沟永久河流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察汗淖尔水域面积从干涸状态恢复至今年9月底的83.32平方公里,创近25年之最。崇礼区、怀来县分别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康巴诺尔湿地公园被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河北省首批3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之一。闪电河湿地、康巴诺尔湿地列入河北省“鸟类天堂”。全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保持稳定,位于全省前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张垣大地徐徐展开。张家口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十四五”期间,成功打造低碳奥运专区,向北京冬奥组委捐赠57万吨林业碳汇,冬奥赛区低碳建设先后纳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典型案例。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形成了实施路径分析报告及碳达峰碳中和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张宣高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和张北伊利乳业甲烷控排项目纳入省级试点示范项目。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完成6个新能源等碳减排项目金融授信额度80.25亿元,已获得投融资金31.1亿元。以“绿电”和林业资源为切入点,试点开发三个省级降碳产品,交易金额约171万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抓手、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