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汪东兴女儿汪小燕:自1976年,这么多年来,父亲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不减,毛主席的

汪东兴女儿汪小燕:自1976年,这么多年来,父亲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不减,毛主席的生辰、忌辰,家里都当成大日子来过。尤其每年九月九日,父亲总会准时出现在毛主席纪念堂…… 九月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胡同里的老槐树落下几片叶子,汪东兴已经站在院门口了。他穿着深蓝色中山装,领口那枚磨得发亮的红星徽章,是1948年主席亲手给他别上的——那天警卫员比武,他得了第一。 家人劝过:“爸,您腿脚不利索,我们把花摆家里祭拜也行。”他摆摆手,从竹篮里拿出用湿毛巾裹着的白菊,花瓣上的水珠滚到粗糙的手背上:“不一样,得亲自去说说话。” 书房第三个抽屉总锁着,钥匙挂在他的裤带上。小燕见过他开锁的样子:手抖着对准锁孔,打开后先摸出本泛黄的语录集,翻开夹着黑白照片的那页——1950年春,他给主席撑着油纸伞,站在颐和园的柳树下,照片边角写着“向主席学文化”。 “这页讲‘实事求是’,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给我们讲了三夜。”他戴老花镜的动作很慢,镜片滑到鼻尖也不在意,念到“为人民服务”时,声音突然高起来,像当年在警卫连喊口令。 后来他走不动了,就让小燕扶着到窗边,指着东南方向:“九月九,记得替爸带束白菊。”第一年替父亲去时,小燕在纪念堂前站了半小时,风把头发吹到脸上,她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见一面才踏实”——那不是祭拜,是老兵向老班长交岗。 有人问小燕:“都新时代了,还守着这些老规矩?”她总想起父亲讲的往事:“你太爷爷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吃不饱饭,是红军来了才让他上学。主席说‘穷苦人要自己做主人’,这话不是书本上的,是真能让日子变样的。” 2015年夏天,父亲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只说一句:“九月九……别忘了。”现在小燕带着儿子去,孩子会扯她的衣角:“妈妈,太爷爷为什么一定要看这位爷爷?”她就蹲下来,指着纪念堂的台阶:“因为这位爷爷,让太爷爷这样的穷孩子,有了名字,有了家。” 每年九月九日,纪念堂前的白菊总摆得整整齐齐。汪家的人站在那里,像父亲当年一样,先整理衣襟,再深深鞠躬——鞠躬时,小燕总觉得父亲就站在旁边,红星徽章在晨光里亮了一下,像他年轻时敬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