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刀耕火种的时代,智慧农业的浪潮席卷而来,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
橙柿直通车推出“科技造福人类,AI改变生活”系列报道,记者走进拱墅区大运河数智城智慧网谷小镇,进入一线AI企业,看看AI如何改变农业传统的作业模式。

无人机在农田上方高空巡航,农民们戴着AR眼镜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托普云农将AI技术带到了田间地头,让种植从“看天吃饭”转向“数据驱动”。
AI可自动识别并监控病虫害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朱旭华说,作为“AI+农业”先行者,托普云农的9大类53项成熟算法模型,解决了传统农业“凭经验决策、人力成本高、管理精准度低”的核心痛点。
“从2012年开始,我们公司就前瞻布局了AI技术在植保领域的应用,训练出涵盖生育期识别、病虫害识别等50多类模型算法,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90%,形成了AI植保新应用、智能测报装备矩阵、‘植保在线’平台联动的‘天空地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系统,让植保测报从‘经验判断’全面转向‘数据说话’。”

朱院长说,托普云农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了“见虫”识别模型,在江苏、浙江等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试点试验。多年以来,数万台设备采集的数据形成了数百T高质量数据集,最终实现了国家级一二类害虫的识别率达90%。目前,“见虫”识别模型能够对8800余种农林业害虫以及70余种病害症状进行精准识别。
AI农业顾问随时回答农户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自己的AI智能体‘问稷’被定义为农业AI顾问,它也是实时在线的农业垂直领域的专家。‘问稷’整合了农资农技、农事服务、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科技报告、文献专著,构建起海量的农业知识体系,并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与用户进行对话交互,广泛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事精准化指导、农业园区管理等场景。”
朱院长说,借助DeepSeek的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问稷”能够将复杂的农业问题细致拆解,像农业专家一样展示思考路径并作答。同时,托普云农拥有持续更新的海量农业知识库,确保其引用数据准确可靠,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农业智能服务。

记者尝试打开微信当中的“问稷”小程序,这里有着问答系统和AI识别系统。问答系统当中,记者输入了“怎样防治草莓枯萎病”的问题,“问稷”给出了农业栽培、种苗处理、土壤消毒及药剂防控方面的多种建议;而在AI识别系统当中,有着病害识别、作物识别、虫害识别和随心拍等功能,用户如果有需要,可以拍摄作物或者虫害的照片,让“问稷”给予相应的回复。
农户戴AI眼镜可生成最优果树修剪方案
除了AI小程序,托普云农同样拥有一批富有实用性的“AI新农具”。比如,智能虫情测报系统可以可根据靶标害虫生活习性规律,设定工作时间段定时自动开关。又比如,在实际农业场景中,农户佩戴AR眼镜可以同时遥控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装备。眼镜能够让农户直观地看到作物的营养状况与生长潜力,还可以通过识别果树枝条的生长角度、挂果量等信息,生成最优修剪方案,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指导农户操作。

此外,机器狗巡检系统则能在水田中稳定行走,对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等关键生育阶段进行监测,识别杂草生长情况与稻飞虱等病虫害;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在果园、茶园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通过低空飞行获取冠层结构信息,辅助开展精准修剪与产量预估。
老人想要在城市里种菜
AI提供一键式种植方案
在之前的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些希望在城市内的花坛中种植植物的老人。他们也希望可以用到类似的AI场景,比如智能温控、智能浇灌、一键式种植等等。针对这类群体,朱院长说,托普云农的AI解决方案会从“简化操作、降低成本、适配场景”三个核心方向降低使用门槛,让老年用户轻松上手智能种植。
“在简化操作方面,我们让老人群体零技术基础也能会用。我们打造了‘一键式’极简操作界面,对‘问稷’智能体、‘数虫’‘识虫’等数智软件设置老年模式,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设计,剔除复杂功能模块,支持语音控制与方言识别,老人无需手动输入,既扫即用,直观易懂。”
小型的AI智能硬件可实现阳台种植全自动
朱院长说,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方面,他们也能同时做到场景精准适配。托普云农推出了小型化、轻量化的智能硬件套装,包含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的迷你传感器、简易喷淋装置、低功耗控制器,体积小巧不占空间,适配城市花坛、阳台盆栽等小场景,安装无需专业工具,徒手即可完成。针对城市常见的花坛植物(如月季、绿萝、多肉等),他们在系统中提前录入了适宜的温度、湿度、浇灌频率等参数,老人选择对应植物后,系统自动启动智能管理,无需自行设置。

“此外还有AI主动服务,减少决策与学习成本。依托刚刚提到的‘问稷’AI智能体,打造通俗化的种植问答功能,老人通过语音或文字咨询‘植物叶子发黄怎么办’‘多久浇一次水’等问题,系统会用直白的语言给出解决方案,替代专业种植知识的学习。”
未来的AI农业
可以让普通农户稳定增收
托普云农成立于2008年,总部坐落于杭州市拱墅区。朱院长表示,企业在杭州市落地生根,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离不开大运河数智未来城、拱墅区、杭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支持和帮助。
“我觉得,杭州市拱墅区一直都是托普云农奋斗争先的创业热土。拱墅区从政策支持、政企对接到发展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给了企业非常精准且有力的帮扶,为企业深耕农业科技领域保驾护航。”
朱院长说,去年10月,托普云农成为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第10家上市公司,他们也是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北软商务社区“陪伴式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比如,2022年上市辅导验收阶段,社区企服条线联动3个市级部门、8个区级部门,仅用2个工作日便完成合规证明所需材料整合,为企业上市进一步扫清障碍。如今的托普云农,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商。
“同时,拱墅区组织部人才办还帮助托普云农引进了一名优秀的海外人才,并成功认定为海外高层次引才计划人才。有了政策做支撑,我们将更有底气去招才引才,对今后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对于托普云农来说,未来AI农业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朱院长说,“AI+农业”既是技术革新的核心方向,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引擎。在科研层面,通过AI赋能育种,实现更高精度、效率和品质的品种选育;在生产层面,以AI赋能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从经验种植向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转型。
“未来的AI农业,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可以在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让种植变得更简单,还能精准防控风险,保障稳定增收;对于公司来说,可以深化农业大模型场景适配,推动智能装备主动执行,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