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李克农的儿子李润修,其实就是李伦。1927 年他生于安徽巢县,是李克农幼子。19

李克农的儿子李润修,其实就是李伦。1927 年他生于安徽巢县,是李克农幼子。1939 年,12 岁的他就参加了八路军。 1947 年,他隐瞒身份,以“李润修”之名调入华野特种兵纵队。那时部队装备新,战士大多没经验,他从营长做起,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嘿,你知道吗?当年那个十二岁就扛起枪杆子的娃娃兵,后来成了新中国运输保障体系的奠基人之一。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1949年上海解放那天,他正带着车队往市区运粮食。 黄浦江边的码头工人看见解放军的卡车队,惊奇地发现带队的居然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军官。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叫"李润修"的营长,其实是将门之后。 别看他是将门之后,可一点架子都没有。在特种兵纵队那会儿,战士们私下都管他叫"咱们的秀才营长"。为啥?因为他总能把那些复杂的火炮原理讲得明明白白。 有个老兵回忆说,有次训练时遇到美制榴弹炮卡壳,大家都急得满头汗。李润修不慌不忙地钻进炮位,三下五除二就排除了故障。后来才知道,这位营长早在延安时期就跟着苏联专家学过炮兵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条贯穿西北的战略公路。那时候条件多艰苦啊!测量队带着干粮在戈壁滩上一走就是半个月。 有次遇到沙暴,他硬是带着技术人员徒步二十多公里找回被风沙掩埋的测绘标志。现场的工程师后来感慨:"李部长较真起来,比我们这些技术干部还固执。" 这种较真劲儿是有来历的。1939年他刚参加八路军时,被分配到侦察连当通讯员。有次送信途中遇到日军巡逻队,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愣是躲在河沟里泡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归队时,首长发现他怀里用油布包着的信件居然一点没湿。这样的经历,塑造了他后来做事一丝不苟的作风。 说到他的家庭,其实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细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组织上考虑到他父亲李克农正在主持重要情报工作,最终安排他负责后勤运输。 这个决定让他郁闷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资调配工作中。他设计的"分段运输法",使志愿军的物资损耗率降低了三十多个百分点。 晚年有人问他,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后不后悔。他笑着摆摆手:"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看到新中国建设,已经足够幸运了。 "这句话现在听来,依然让人动容。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让他成为了开国将帅后代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