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内政部11月25日发布公告,自明年1月1日起,外国游客游览美国

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内政部11月25日发布公告,自明年1月1日起,外国游客游览美国国家公园,须购买价格上涨两倍多的年票,或在游览11个最热门国家公园时额外支付100美元的门票费。而美国居民的票价则不变。   在美国广袤的荒野与峡谷之间,国家公园曾是“全民共享自然遗产”的象征——无论国籍、肤色,只要买一张门票,就能站在大峡谷边缘感受地球的壮丽。这种开放精神正悄然转向一种更具排他性的逻辑:“美国优先”不仅是一句政治口号,如今也刻进了国家公园的门票价格里。   官方解释称,这是为了让国际游客“承担应有份额”,缓解公园维护资金短缺的压力。但数字背后,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强烈的象征意义。   事实上,它源于特朗普2025年7月签署的行政令,明确要求确保“美国公民在国家公园享有优先权”。将公共资源按国籍定价,这种“本国优先”的逻辑,延续了近年来美国在移民、贸易乃至文化领域的一贯立场——边界不仅存在于地图上,也延伸到了体验与权利之中。   有趣的是,国家公园本是美国向世界展示其环保理念与民主精神的重要窗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峡谷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正是因为其“普世价值”。如今,当一位外国游客和一位美国居民站在同一片岩层前,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却天差地别——这已不只是价格差异,而是一种隐性的身份区隔。   当然,每年数亿游客涌入,设施不堪重负,联邦拨款却在缩减。向支付能力较强的国际游客多收费,看似合理。但问题在于,为何不通过提高所有游客票价、引入动态定价或发展可持续旅游模式来解决?选择仅对外国人加价,显然不只是经济决策,更是政治表态。   真的是差钱吗?9000万美元的预期收入,对庞大的国家公园系统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它清晰地划出了一条心理边界:在这个“美国优先”的时代,连欣赏自然的权利,也开始有了国籍之分。曾经象征开放与共享的国家公园,正逐渐变成一面映照民族主义情绪的镜子——美丽依旧,却不再那么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