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浙江日报:诸暨排查安全隐患护航香榧产业

11月25日,《浙江日报》刊发报道《诸暨排查安全隐患护航香榧产业》,关注诸暨市检察院督促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保障香榧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的举措。

诸暨排查安全隐患护航香榧产业

“今年香榧采摘季,没有出现过人货混运的方式,安全更有保障了!”日前,诸暨市检察院检察官前往诸暨市某香榧园区对山地轨道运输机安全情况进行回访,该镇工作人员表示,收到检察建议后,已督促、指导各山地轨道运输机所有人对轨道的螺丝、螺帽等进行全面保养、维修,并签订安全使用承诺书。

检察官和绍兴市政协委员一起回访山地轨道运输机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香榧是我国南方特色干果,享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盛誉。诸暨作为其核心产区,古香榧群规模占全国总量60%以上,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这片古老的香榧林,是驱动诸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每年带动6000多户农户增收,已然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致富金果。

“榧农们几乎家家都有山地轨道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建于坡度不小于35度的山上,山体地形复杂,一旦人货混载、超载,便容易侧翻发生事故。”2025年初,检察机关在走访中发现用于香榧采摘、施肥的山地轨道运输机运行存在安全风险,之后检察官立即对该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该设备是专为丘陵山地设计的机械运输设备,主要由轨道和牵引机头组成,核载重量一般为200至300公斤,货物通过轨道自动运送上下山,可极大节省人力。但近年来,由于榧农往往采取“人货同运”的方式运行该设备,且忽略轨道的日常维护等,导致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无小事,目前诸暨有单轨运输机500多台,若不加强监督,公共利益将受到严重侵害。”2025年2月至3月,诸暨市检察院分别向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建章立制,将山地轨道运输机按照安全生产行业监管,明确设备监管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建立责任清单。同时,妥善处理既有的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多部门立即联手开展整改,明确责任清单,制定相关机制,对诸暨530余台,涉及23万余米轨道的山地轨道运输机进行全面排查,对100余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维护、修缮。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属地乡镇与农户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确保不再发生人货混载、超载等各类运行风险。同时,针对香榧采摘、炒制过程中存在的其他安全隐患也同步进行排查和督促整改,全力保障诸暨香榧产业有序发展。

“生产安全重点在于预防,诸暨市检察院在山地轨道运输机安全监督中,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成效明显,既消除了安全隐患点,又明确了不同部门责任分工,实现了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的转变。山地轨道运输机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此案的办理有很强的参照性、引领性。”绍兴市政协委员朱华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