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这条路很多地方又窄又破,两辆摩托车会车都难,现在路面又开阔又通畅,接送孩子省心不少,真是太便利了!”在石城镇高潭小学路口,等候接送小孩放学的村民冯先生一边指着平整开阔的新路面,一边笑着点头称赞。
昔日坑洼、颠簸的窄路,如今焕新升级为平整宽敞的水泥路……这条路变化的全过程,是石城镇人大主席团深耕“常接访、常破题、常连心”工作法主动履职、为民发声的亮眼答卷,也是人大代表、镇村干部、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缩影。

一线常接访
捕捉民意“知”民情
读懂民情民意关键要“沉到底”。石城镇人大主席团坚持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民意窗”的核心阵地作用,建强民意收集“主渠道”,推动代表进站接访常态化、接待群众零距离。
“通往高潭小学这段路,弯道窄、坑洼多,每次接送小孩上下学都很难会车,遇雨天路还滑,希望可以修整一下。”近年来,在高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选民群众接访活动时,不时有村民前来反映同一个问题。
民有呼之,何以应之?为推动这件群众“盼的事”落地见效,驻站的镇人大代表李银芳、叶东海多次前往现场核实、收集群众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将记录的沉甸甸的“民情笔记”递交给石城镇人大主席团。注意到这一情况后,区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叶均强立即着手调研,先后3次组织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前往校园周边进行实地调研,与师生、家长及周边群众面对面交流,搜集掌握一手数据资料。
据介绍,高潭小学校门前这段道路,是学生上学、家长接送的必经之路,也是周边村民群众出行的主要干道。由于自然老化、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路面已出现多处破损、坑洼,加之道路旁杂物乱堆乱放等,给往来的师生、家长以及周边村民群众出行带来困扰及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
合力常破题
汇集民力“纾”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诉求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方向,回应群众诉求重在日常,关键在及时。石城镇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相关人大代表、镇村干部、职能部门召开研讨会,详细梳理道路现状与拓宽改造的可行性,并将其纳入“履职清单”重点监督推动。
该路段长期存在狭窄拥堵、无法错车的问题,村民对道路拓宽的期盼十分强烈。镇村两级曾多次谋划推进拓宽工程,但因施工需占用周边10余户村民的屋院“地塘基”及两间闲置杂草屋,涉及村民诉求不一、意见未能统一,导致道路拓宽修整计划搁置多年未能落地。
群众诉求无小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镇人大主席团坚持“督帮并举”,聚力推动道路拓宽修整难题快解快办,通过“每周一问”压实督办责任,动态跟进项目进度。同时,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联动镇村干部率先垂范攻坚克难。代表们连续半个月深耕一线,通过入户走访讲政策、耐心引导解心结,既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主动让地捐款;紧盯“630”帮扶政策精准对接,带着诉求清单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以实打实的举措、硬碰硬的担当,全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
经过多方不懈攻坚,困扰十多年的拓路修整“历史遗留难题”最终破解,合力为道路修缮工程正式按下“加速键”。
履职常连心
回应民心“铺”坦途
“现在道路拓宽了,坑洼处也修复了,极大程度减少了安全隐患,上下学学生安心、家长放心,这真是一件实打实的‘民心工程’。”护学岗的陈老师欣慰地表示。
自项目启动以来,石城镇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视察施工进展,详细了解建设中的难点,及时掌握民生工程的进度,并就提升项目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优化功能布局等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石城镇人大主席团持续监督与代表们的强力推动下,该道路施工仅用16天便高效完工。
从“拐弯抹角”到坚实坦途,历时6个月,这条曾令人难行的“闹心路”迎来蜕变重生。如今,高潭小学校园前90多米长的“上学路”拓宽至4米有余,路面平整开阔,托举起400余名师生、1000余名村民的生活与希望。
据悉,近年来,石城镇人大主席团深耕“三常”工作法,以“接访不打烊、破题不畏难、连心不断线”的担当,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诉求,靶向破解国道征拆安置、土地纠纷等积淀已久的历史遗留难题20余件,用心用情把民生实事做细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
石城镇人大主席叶均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该路段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以代表担当筑牢安全防线,全力铺就更舒心、更安心的“上学路”。
通讯员丨黄凤英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