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定制品不退”“隐性收费”等数百条消费投诉缠身,售后壁垒让不少消费者的维权路步履维艰;一边是借助AI眼镜概念催生股价走高,财报却暴露研发投入逐年走低、研发团队仅7人的研发底色。
作为成立28年、上市八年的老牌眼镜零售商,博士眼镜正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增长困境。
从隐性收费到售后壁垒
“在我明确表示不需要会员权益后,店员仍将99元会员费偷偷计入总费用。”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她在博士眼镜门店配镜时遭遇了隐性收费。当她索要发票时,才发现款项被分为两笔:眼镜费用498元和未被告知的会员费99元。类似遭遇并非个例,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反映“被忽悠开通会员却未享折扣”“会员权益与宣传严重不符”。
除了隐性收费问题,博士眼镜的验光服务质量和售后政策更是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博士眼镜的投诉量已累计达到400余条,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也显示,近一年来,博士眼镜累计投诉量已达200余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消费者的真实困境。
例如,今年10月,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的博士眼镜店购买了价值731.61元的镜片,孩子佩戴后出现“更看不清,视物眼胀又吃力”的症状。消费者在七天内要求退款退货,却遭到商家强硬拒绝。
同样在今年11月,一位消费者为儿子购买了博士眼镜,孩子佩戴后出现头昏、眼胀症状。该消费者要求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博士眼镜店长回应称,七天无理由退货只针对线上网络购物,线下门店不适用。
记者实地走访博士眼镜门店时,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线下门店的镜片在制作完成后不支持退换货,若感觉不合适,只能将镜片报废,再重新定制,而新制作费用需要顾客重新支付。

博士眼镜门店
记者又拨打了博士眼镜官方客服电话,其官方工作人员也确认,博士眼镜线下门店暂无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如若产品质量有问题,仅支持60天内免费更换。
山东谦炜律师事务所周坤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定制类商品一般作为非标准类商品,商家是有权表明不予退换货的,但依然需注意区分不同情形,在以下情况下消费者仍可主张退换货: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可退换货的情形;眼镜的关键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法实现使用功能;加工成品与消费者提供的数据完全不符,因商家责任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
周坤律师还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定制商品后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如实描述感受,并可要求复查验光数据或镜片参数等。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留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症状或治疗记录,以及商品鉴定或检验凭证等相关证据。如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属商家责任,消费者可主张更换、补偿或退款。若协商未果,可向12315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作为成立于1997年,并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博士眼镜近期交出的财报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态势。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本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94亿元,同比上升25.39%;而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上升2.24%。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2020年的67.59%下降至2024年的61.71%,五年间下滑5.88个百分点。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3.76%,同比下降4.79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2.20%,同比下降7.2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