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家,要是没钱,没资源托举孩子,孩子也不是学霸体质,我就这样“托举” —— 给孩子 “建立自信”,帮孩子 “提高认知”。 我坚持了 6 年,发现这是性价比很高的带娃方式。 孩子一年级开始,每天晚饭后,我都会陪他看一两个新闻。内容不挑,国际关系,经济常识,社会规则,还有人际社交的都可以。 看完我从不先说观点,而是先问他:“你觉得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逻辑又是什么?” 让他自己先想再说。 他说得有道理,我就直接认可表扬,要是说得不够客观,再顺着他的想法讨论和引导。 我之所以不先发表观点,就是不想让孩子被我的想法框住,要让他明白,世事几乎没有标准答案。 要是只会给孩子灌输我们的观点,那孩子最多只能追上父母的水平,可要是让他自己学会思考,他就能长成他自己,更有可能超越父母。 刚开始我也怀疑过,这样带娃有用没用,但孩子慢慢长大,他不同年龄,不同的处事方式就看出变化了。 最明显就是他做决定,行事都想得比较周全,还很会协调同龄人合作,要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会主动找各种长辈借力帮忙。 所以我从不担心孩子小,怕和他讨论不懂那些新闻内容,心理学里有个词叫 “锚定效应”。 用在这里,就是先给孩子植入一个较高认知基准,那他以后才不容易被片面观点带偏。 所以别太焦虑,也别盲目给普娃报各种补习。报班有效果的还好,要是没效果,不光孩子压力大,家长花了钱,人还搞焦虑了。 不如每天放学后,不管多忙多累,都挤出半小时陪孩子学一学,聊一聊。 要是我们大人都坚持不下来,还指望孩子自己能主动坚持,那更不容易了。 ᵕ̈ ₂₀₂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