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于鑫
“春有百花秋有月,下有凉风冬有雪。”三年前,《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决赛在历经20轮飞花令的鏖战后终于落下帷幕,来自铁道警察学院(现郑州警察学院)治安学系的大三学生姜震获得年度总冠军。夺冠那一刻,姜震左手握拳,振臂高呼,随后立正敬礼。

如今,姜震是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的一名民警,值班、巡站、夜间备勤……忙得很,但诗词仍是他的日常。4岁时,背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小学的时候看《三国演义》,开撒比想要读懂书中的诗词,初中通过《诗词格律》这本书学会了写诗……现在读诗、写诗、背诗已经成为姜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诗词的喜爱,从春联和动画片开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中国人就生活在诗意的海洋中,几乎每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能背上一两句诗词。而姜震与诗词的相逢,则颇为有趣。

姜震小时候常和妈妈一起去看各家的春联(图源:济南铁路公安)
小时候,姜震就对文字有着一种别样的痴迷,还不会说话便经常闹着让父母或者家里的长辈抱着,走街串巷去摸一摸各家门前贴的福字和对联,摸够了才算过瘾。4岁那年,他接触到了人生第一部经典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的《全唐诗简编》,在父亲姜方程的教导下,从这部书的上卷中学会了人生中第一首古诗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真正让姜震对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并为之沉迷的,是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小学五年级时,他看了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版《三国演义》,动画片里的剧情深深地吸引着姜震,刚巧家里有一套母亲上大学时购买的《三国演义》原著,他便拿起这本厚重的书籍开始阅读。《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杨慎的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其间也掺杂了许多或长或短的诗词、骈文,正是这些诗词,带领姜震走进了中华诗词文化的宝库。
从“背诗”到“玩诗”,冠军分享“独门秘籍”
距离夺冠已过去三年,姜震已经成为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曲阜东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值班、巡站、夜间备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穿上制服后的姜震守护者日行万里的铁路交通;走进书房,他继续沉浸在诗词的海洋。“具体背过多少诗也没有统计过,但上万首是肯定有的。”姜震说道。
“没有整块时间,但碎片时间多。”他说,“比如夜里站里没车的间隙,大家洗漱后准备休息,我也会翻两句,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一年下来也能背不少。”

“以前背诗就挺死板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背而背。”姜震坦言。直到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我才发现原来诗词可以被‘玩’起来。它不是老夫子们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现在生活能发生很多碰撞的。”他举例道,大会的出题方式很多元化,会让人意识到诗词里也是有游戏性的。正是这种多元的视角逼着自己跳出死记硬背,从理解里找到其中的乐趣。
于是,诗词对他来说,从“任务”变成了“生活”。

姜震与父亲在家中学习诗词(图源:郑州警察学院)
采访中,姜震分享了他的“独门秘籍”。对于背诵困难且容易乱序的长诗,姜震摸索出了“记韵脚”的背诵方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多达36句,姜震按照韵部将其拆分为九节,每四句一换韵在背诵中体会节奏的规律,将看似生硬的词组变成一幅诗意的画作,一幕幕在脑海中呈现。
姜震打了个比方,“背诵长诗,就像是跑马拉松一样,每次比赛前,我会提前勘察线路,用沿途的各种地标将42公里的线路划分为8个小块,这样在比赛中就只是去完成8个5公里的小目标。”这种方法后来也被不少家长“取经”,姜震说:“听到有人因为我开始接触诗词,内心其实挺满足的。”
诗词如何真正走进年轻人?让它变得“可玩”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总冠军”这个标签让姜震感到了不小的压力。记者留意到,时至今日,姜震的微博认证仍然是“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比赛播出后,许多人给他的微博账号留言,请教学习诗词的技巧;姜震说道,诗词真正走进年轻人生活,需要“变得好玩”。

姜震(左二)参加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时与队友的合影(
最近不少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综艺节目认识诗词——在姜震看来,这是时代的馈赠。
“过去获取知识太难了,我小时候连买书都不容易。”他说,“现在短视频、切片、节目,让更多人随手就能接触到诗词。哪怕100个人里只有1个人停下来产生兴趣,这也是好事。”
现在的古风歌曲、国潮也有同样效果。“可能让年轻人背古文,他不一定愿意。但他喜欢古风歌,就会去看这首歌的来处,这不就是被吸引了吗?”姜震说道,苏轼《水调歌头》曾被改编成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经邓丽君演唱后几十年间一直火。当年很多人在课本上学习到这首诗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通过唱这首歌曲来背诵下来的。
兴趣从来不是“被灌输”,而是在愉悦里自然而然发生。谈到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大河诗词大会”活动,他很是赞同。“孩子天性就是爱玩。比赛、游戏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一旦尝到一点点甜,他们自然会对诗词产生兴趣。”姜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