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任倩倩通讯员冯金灿
11月1日下午到11月2日夜,32岁的河南小伙小马在自家化肥厂里,因罕见的“吸入性硫酸中毒”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至今心有余悸。
“没想到死亡离我这么近”
11月1日,小马在有机肥车间工作时,突然感觉嗓子不舒服,就决定回家休息。
回家后,他感觉呼吸困难,眼睛视物模糊且睁不开眼,就到当地医院就诊。
“当天,我在车间调整发酵羊粪、草籽比例时,使用硫酸溶液对草籽进行灭活。当时车间只有我一个人,忙了半天累坏了,就把防毒面罩取下来了。没想到因此吸入发酵羊粪产生的氨气和硫酸气体导致中毒。”小马回忆说。
当地医院接诊后很快明确诊断:吸入硫酸气体导致中毒。因当地无特效药,只能切开气管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
因害怕气管切开的痛苦,小马的家属反复思考后,决定带他到郑州求治。
“在路上,我感觉自己呼吸不上来,濒死感十分强烈,血氧也降到了80多。”小马回忆说。
“没想到有专门治疗中毒的医院”
辗转来到郑州后,因不知道哪里能治,小马一家直奔某省级大医院。接诊医生一看小马的情况,直接让他们到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中毒医学科就诊。

“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刻派出急救车和医务人员,把患者接回医院。在车上,我们就对患者展开急救措施。”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刘淑珍说。
“当知道哪里能治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得救了。”小马感慨道,“但到医院后,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和舒心的医疗服务还是让我吃惊不小。”
11月2日19时许,小马被接到医院后直接转入中毒重症监护病房。
“当时,我处于半昏迷状态,眼睛也睁不开。印象最深的是入院没多久,在接受雾化治疗后,我咳出一大块痰状物,当时就感觉全身轻松不少,眼睛也慢慢能睁开看东西了。”小马说。
更让他惊讶的是医院的服务态度,除了及时派车接诊外,入院后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床旁坚守,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
“我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咳出刺鼻的黏液,因为当时我眼睛睁不开,只能在护士的帮助下咯,有时候会弄到床上甚至护士身上,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不仅及时帮我收拾好,还帮我拍背,力争让我尽快好起来。这里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可以说是我几十年来就诊过程中最好最舒心的。”小马说。
前两天,小马康复出院。临走前,他对此次就医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作为河南人,在此次中毒之前,根本不知道河南还有这样一家专门治疗中毒的医院,回去后,一定大力宣传,让更多和他一样的患者少走弯路。

“我们的知名度亟需进一步提高”
刘淑珍坦言,和小马有类似感受的患者及家属,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为了造福更多患者,医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我们的知名度亟需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拥有省级化学毒物检测医学重点实验室、开设有中毒医学科和中毒重症监护病房,建有河南“省级突发化学中毒应急处置队、省级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化学中毒”为河南省特色专科。
“近年来,我们持续健全中毒救治体系,在省内率先开展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检测、生物材料(血、尿)中化学毒物检测、环境监测等500多项检测项目,诊疗范围包括元素中毒、各种化学中毒、农药中毒、灭鼠药中毒、药物中毒、各种生物毒素中毒等;建立了包括抗蛇毒血清等在内的种类齐全的应急解毒药物储备库,设计了《国内常见蛇类图鉴》,推出了重症中毒患者省内免费转运服务;推出的预防中毒体检,可以针对怀疑儿童血铅超标,长期使用美白淡斑化妆品和吃偏方所致的铅汞砷中毒人群提供毒物检测服务,谨防他们长期被误诊误治。”刘淑珍说,2025年,我们成功为省外近30名血铅升高人员、7名锰中毒患者提供精准诊疗,专科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该院中毒医学科还练就了一系列“独门秘籍”。除了拥有ECMO(外膜肺氧合)系统等先进诊疗设备外,还创新采用抗凝药物联合单仓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吸引了各大医院转来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这两年,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还牵头举办了多期“全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的1000多名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急救人员接受了应急反应能力与实战水平培训。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举办全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增加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