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就在刚刚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参与俄油贸易的船舶和公司追加限

就在刚刚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参与俄油贸易的船舶和公司追加限制。 态度得说清楚: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照常推进,按合同办事,外部压力不该干扰正常交易。 2011年,漠河到大庆的原油管道正式输油,近千公里,一线年输约1500万吨;2018年二线投用后提升到3000万吨,直接把俄油送进国内炼厂,稳定性高。 对照海运这几年频繁受限的状况,管道不走海上保险链,不碰价格上限的服务条款,抗干扰能力更强,这就是为什么它成了稳定底牌。 2019年,东线天然气通气,公开规划显示2025年可达每年380亿立方米;据企业口径,2024年累计已超过300亿立方米,华北和东北用气高峰期有保障。 看看欧洲的路数就知道差别:自2022年后,欧俄管气大幅下降,转向海上液化气,气价波动更频繁,工业端成本承压。 海关数据同样直观:2023年自俄进口原油约1.07亿吨,公开统计显示2024年仍在约1.08亿吨水平,占比接近两成,供应稳定,炼厂负荷稳住了。 美国设60美元上限、点名船只,这套做法主要卡海上运输;管道直供受影响有限,漠河—大庆线日运行正常,装卸计量按章执行。 航运侧在做技术调整:更多非西方承保的油轮参与,公海换船增多,服务链条替换后,合同交付仍能完成。 结算也在优化:人民币与卢布占比提高,减少对单一清算网络依赖,降低交易中断风险,账面更可控。 北极圈的亚马尔项目持续发运,冬季船期保持,沿海接收站把气量往北调配,电力和民用供热得到补充。 风险评估不能回避:一旦北向伙伴出现严重动荡,跨境管理与通道都可能受冲击,与其被动承受,不如把现有通道和合作跑到满负荷。 结论很直接:按合同买、按管道收、按需求配,既稳供应、稳价格,也让市场有预期,这才是对各方最有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