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黄奇帆: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当作和制造业一样重要的实体经济看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11月23日,第十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论坛并演讲。

黄奇帆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这一次,他提出,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8%左右,力争到2035年或2040年达到40%左右,此外,制造业占GDP比重到2040年不能低于25%。

黄奇帆在大会上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摄

“我国曾经用十年时间,制造业比重从占GDP40%降到了26%、27%,降了十几个点,降得太快。为此,中央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止住了脱实就虚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一直到2040年这个比重不能低于25%,不要像美国制造业比重10%、欧盟12%,那就有点脱实向虚了”,黄奇帆强调,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当作和制造业一样重要的实体经济来看待。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专业化产业,贯穿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营销售后等全产业链环节。比如,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等。该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黄奇帆认为,到2040年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应控制30%左右,农业产业比重因为经济总量的增加可能从当前的6%左右降到3%至4%。非制造业的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比重下降,“2040年前,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要低于25%,同时要持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上升至35%到40%,这样一来,力争到2040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合计占GDP的比重约60%至65%,从而形成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国家目前增长最快的板块其实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这部分的产业总量跟1980年比,差不多涨了300多倍。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在西方各国增长速度也都是最高的。”黄奇帆以2021年到202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介绍称,我国这3年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平均每年增长约12.1%,“大家知道这三年我们的GDP平均增长5%左右,各个板块都是相对放慢速度,但生产性服务业还能达到GDP增速的两倍多”。

大会现场座无虚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摄

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独角兽增长极”,尤其表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他以美国当前的股票市场举例称,当前美国股票市场总市值约70万亿美元,其中30%的市值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独角兽科技类企业有关,约20万亿美元。这20万亿美元中,有约5万亿美元涉及600多个各种软硬件创新的中小型科技独角兽,另有15万亿美元基本分布在包括英伟达、高通、微软、苹果、特斯拉等为代表的7个“恐龙级”的独角兽市值中。

“这7个企业,除了特斯拉直接在中国搞汽车制造、搞硬件外,其余几个几乎都不自己搞硬件制造,但又都是典型的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黄奇帆说,放眼全球,最大市值的企业往往都来自生产性服务业,“你再看华为,他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25万员工里没有蓝领工人,所有人员围绕几个重大产品,以科研开发为引领,把所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研究到位,然后所有硬件都是委托几个代工企业来制造”。

此外,黄奇帆还专门针对我国的物流配送效率提高提出了意见。

“我们目前的短板在物流领域比较明显。物流配送好像是最简单的,但恰恰这件事目前搞得不是太好”,黄奇帆指出,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成本占GDP总量的14.1%,欧洲、美国这一数据大约为8%,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约占10%。“我们2024年的GDP约为135万亿,14%是什么概念?你想想如果我们的物流成本能降低到跟东南亚一样的水平10%,我们能节省约5万亿的成本,这笔钱可以让我们的工商企业增加5万亿的利润”,黄奇帆说。

记者注意到,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