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璀璨,地下分布着极为珍贵的古墓葬群、古文化遗址及文物。多年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杜查茹依法高效履职,延伸检察职能,不断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检察助力。

近年来,涉文物犯罪呈现组织化、链条化特征,侦查打击难、证据提取难,侦破难度进一步增大。杜查茹在办案中积极引导取证、夯实证据基础。

在办理“卫某某、卢某某倒卖文物案”中,针对主犯未到案,文物来源、去向不明等情形,引导公安机关围绕文物交易纵向深挖犯罪,上追盗掘,下查倒卖、销赃,加大追捕、追缴力度。在团伙分工、犯罪手段等方面列明侦查方向和取证要求的同时,对涉案人员家中、工作地点进行搜查,及时追回了涉案文物,其中包含两件二级文物,实现了打击与保护并重。经过不懈努力,涉案的多名被告人被全部抓获,被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均作出了有罪判决。
在指导办理“仲某某、田某等人倒卖文物案”中,认真梳理相关行政、刑事法律规范,调取“有偿捐赠”的制度依据、奖励标准,认定被告人仲某某等人以“有偿捐赠”为名,收取高额报酬,将一级文物“挚绍碑”倒卖给不具有收藏资质的民营博物馆,其行为构成倒卖文物罪,该案多名被告人均被法院判处刑罚。涉案文物挚绍碑被称为“北周第一碑”,对研究北周的书风和异体字有重要学术意义。该案的办理准确界定了文物倒卖与捐赠的区别,严厉打击了同类型犯罪,守护了历史文脉。

文物安全是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工作,唯有凝聚多方合力、强化联动协作,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工作中,杜查茹通过提前介入、案件会商等方式与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查取证、文物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统一认识、明确标准、形成合力。在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多起盗掘古墓葬案件中,杜查茹发现部分鉴定意见仅针对涉案文物等级,未对被盗墓葬是否属于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做出认定。对此,她及时引导公安机关聘请专业机构对被盗墓葬开展专业鉴定,同时主动与文物主管部门、鉴定机构沟通对接,确认鉴定资质、明确鉴定标准、规范文书制作,从而为查明同类文物案件的事实认定、定罪量刑提供了重要参考,确保打击文物犯罪精准高效。
立足办案实践,杜查茹深入查找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向文旅、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对施工现场、博物馆、拍卖行、古玩交易市场等行业、场所的监管,加大联合巡查执法力度、定期检查抽查,夯实安全责任,有效预防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看得见的历史、摸得着的文脉,更是国家发展、民族传承的重要见证。杜查茹充分发挥专业法律素养,活用典型案例资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守护文化瑰宝的法治意识与行动自觉。

在指导“王某某、姚某某等人盗掘古墓葬案”办理中,联合区县院组织辖区内高校学生及案发地村民等群众旁听了庭审。庭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出示证据,就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开展法庭宣传,不仅使旁听群众对涉案文物及古墓葬有了形象真切的了解,更感受到了文物的重要价值。同时联合职能部门深入城镇、农村,通过公开听证、普法宣传等方式,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法律,增强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形成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共同努力。下一步,我还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文物犯罪案件,让司法利剑成为守护历史文脉最坚硬的力量。”杜查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