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江西南昌,妻子晚上八点多下班,可经常十一点多才到家。丈夫还发现她社交账号多了几个

江西南昌,妻子晚上八点多下班,可经常十一点多才到家。丈夫还发现她社交账号多了几个神秘好友,聊得那叫一个火热。更让丈夫震惊的是,女儿偷偷告诉他,有人到家里给妈妈按摩。丈夫赶忙调查,这一查不得了,家里积蓄少了两万多。一番追问,妻子才吞吞吐吐说钱拿去买了内衣,不仅花了三万多,还打了一万借条。丈夫气坏了,觉得这就是欺诈,找生活馆讨说法时,生活馆要求必须本人到场! 事情的起因,源于涂先生对妻子作息的疑虑。 妻子从事饮食行业,正常晚上8点半就能下班,但最近频繁深夜11点多才回家。 面对丈夫的询问,她总是含糊其辞,只说腿不舒服去附近一生活馆按摩,却不透露具体地点。 更让涂先生警觉的是,妻子的好友里突然多了几个频繁聊天的陌生联系人。 最终,是女儿的一句话揭开了谜底:早上看到有人给妈妈按摩,妈妈还让我别告诉爸爸,不然会吵架。 带着满腹疑问,涂先生开始核查家庭账目,结果让他脊背发凉:短短几个月内,家里存款莫名减少了3万多元,其中还有1万元是以欠条形式欠下的。 在涂先生的追问下,妻子终于坦白。 原来,她被一家生活馆盯上了。 店家先是用免费按摩作为诱饵,吸引她进店。 随后,通过嘘寒问暖获取信任,并组织团建旅游、分享月入30万的虚假成功案例,不断洗脑,声称投资4万就能当老板。 被老板梦冲昏头脑的妻子,不仅花17000多元买了两套价格虚高的美体内衣,还交了所谓的加盟开店费。 她本意是想帮丈夫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却未曾想到,自己已经深陷骗局。 愤怒的涂先生带着证据,找到该生活馆讨要说法。 然而,店家态度强硬,不仅拒绝与他协商,还设置了必须本人到场的不合理门槛,企图推诿责任。 无奈之下,涂先生求助于媒体。 2025年11月14日,记者陪同他再次前往这家生活馆。 记者刚说明退款诉求,店内负责人便以必须本人到场为由,再次拒绝沟通。 面对店家的推诿,记者和涂先生随即前往市监局进行了投诉。 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高度重视,迅速联合民警介入调查,并于11月17日下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在执法人员和民警的普法教育与耐心调解下,店家最终放弃了不合理要求,同意全额退款。 该店家的行为,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欺诈呢? 店家以免费按摩为诱饵,通过虚构成功案例、夸大收益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消费决策,这正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生活馆用虚假的成功案例,给涂先生妻子洗脑,让她误以为买美体内衣能赚钱,从而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花费三万多买产品,并打了一万欠条。 涂先生的妻子,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有权依法撤销此次消费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生活馆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涂先生除了可以要求退还买产品的三万多块钱以及撤销一万欠条外,还可以主张三倍赔偿。 也就是说,生活馆不仅要退还涂先生妻子已经支付的款项,还要额外赔偿涂先生妻子三倍买商品的价款。 生活馆只是给涂先生妻子介绍产品,她自己愿意买,这怎么能算欺诈呢? 其实不然,欺诈的关键在于生活馆使用了虚假的信息,让涂先生妻子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从而做出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消费决定。 生活馆用虚假成功案例来诱导涂先生妻子,这就是典型的欺诈手段。 虽然涂先生妻子是成年人,但在生活馆的虚假宣传和诱导下,她的判断能力受到了影响。 生活馆利用她想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心理,精心设计骗局,让她陷入了误区。 所以,不能因为她是成年人就忽视生活馆的欺诈行为。 这意味着,涂先生的妻子不仅可以追回全部消费款项,还有权主张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妻子在被欺诈的情况下出具的欠条,属于因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该欠条同样可以被撤销,其法律效力归于无效。 因此,商家要求还款的依据不复存在。 最终,在媒体的介入下,生活馆的老板最终退还了涂先生34503元,还撕毁了欠条。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而是现实中消费陷阱的缩影。 这类骗局通常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以免费或超低价作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 2,利用情感牌,如嘘寒问暖、组织团建,迅速拉近距离,获取信任。 3,通过虚构成功案例、夸大收益,制造财富自由的幻觉,诱导大额消费。 4,设置不合理门槛,推诿责任,逃避退款。 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消费纠纷时,保留好消费凭证、沟通记录等关键证据,到属地监管部门积极投诉维权。 任何以本人到场等为借口设置的不合理门槛,都应被视为是店家逃避责任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