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打了14年,蒋家没一个男丁死在战场,连个负伤的都没有!说出来你怕是得愣住,抗战正打得如火如荼,重庆黄山官邸里,蒋介石一家却夜夜歌舞升平。据说,宴席上一道菜花销就顶得上前线小兵一年军饷。外面大炮轰得地皮乱颤,屋里却是高朋满座、香烟缭绕,连宋美龄的私烟都得专机飞洋空运供着。 水晶杯里的红酒晃出细碎涟漪,与窗外防空警报的尖啸隔着一层厚厚的窗帘——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消息刚传到重庆,黄山大院的宴席就摆得比前线庆功会还早。 蒋介石举杯时,宋美龄鬓边的钻石发卡正反光,照亮孔祥熙嘴角的油渍——这场“家族联欢”上,国库的钱袋子被当成了传家宝贝,在推杯换盏间悄悄易主。 有人说“非常时期需维持体面”,可体面需要每月三次跨洋专机运烟吗?需要厨师团队用金条从黑市换燕窝吗? 当年四川老兵李大爷总攥着半截树皮下的日记:“1941年冬,全连三天没见米,排长说‘重庆城里,委员长家的狗都顿顿有肉’。” 这不是气话。美国档案馆解密文件显示,1942年宋美龄一次“私人采购”就动用三架军用运输机,拉回来的洋烟、香水够一个师的士兵发三个月军饷。 那些被酒杯碰响的银元,本应变成前线的步枪、绷带——却成了孔家仓库里堆成山的纱布(最后全烂在库里),成了宋子文在美国银行账户里不断跳涨的数字。 1939年日本特务机关曾“意外”公布一组数据:蒋家海外存款折合成黄金,能装备二十个德械师。 更讽刺的是1943年开罗会议,罗斯福把琉球群岛的地图推到蒋介石面前:“这该还给中国。”他却摆手:“不急,以后再说。”——后来我们知道,那时他正忙着调兵围剿陕北,觉得“攘外必先安内”比海岛重要。 1946年美国又递来橄榄枝:“派军驻日吧,占个好位置。”南京政府回了俩字:“没空”——所有兵力都扑在内战战场上,哪顾得上未来东亚格局? 家族账本比国家地图算得精,民心就会在饥饿和失望里慢慢冷透。 前线士兵啃树皮时没空想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命,换不来后方一顿安稳饭;自己守的国,原来只是别人“家天下”的垫脚石。 当黄山官邸的留声机唱到第三遍《玫瑰玫瑰我爱你》时,湖南战场的伤兵正咬着牙自己包扎——十四年抗战,有些人的“家”在餐桌上,有些人的“国”在血泊里。 你说这账该怎么算?是算那道天价菜,还是算那没接过来的琉球群岛?是算老兵手里的树皮,还是算蒋家银行账户里的零头? 历史从不偏心,它记得每一声枪响,也记得每一声酒杯碰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