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六位大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投资流派:段永平(大道至简/长期主义)、高瓴张磊(全阶段

六位大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投资流派:段永平(大道至简/长期主义)、高瓴张磊(全阶段/生物医药/硬科技)、但斌(趋势/AI信徒)、高毅邓晓峰(逆向/基本面)、景林(深度价值/互联网)以及巴菲特(价值投资鼻祖)。六张Q3持仓图,以下是从板块行业、个股异同以及合计持仓Top 3维度的详细深度分析。一、 板块与行业:持仓风格的异同1. 共同点:拥抱科技与互联网(AI + 中概互联) * 中概互联的回暖与共识: 除巴菲特外,其余5位华人/中国基金经理的持仓中,拼多多 (PDD) 和 阿里巴巴 (Alibaba) 的出现频率极高。这显示出中国顶级私募对中概股龙头(特别是电商出海和低估值修复)的一致看好。 * 美国科技巨头(Big Tech): 谷歌 (Google) 几乎成了“标配”。不仅景林、高毅、但斌持有,连段永平也持有,最令人惊讶的是图中显示巴菲特也新建仓了谷歌。这表明在AI商业化落地和搜索广告护城河上,大佬们达成了全球共识。2. 不同点:流派特征鲜明 * 段永平(专注护城河): 极度集中。仓位主要在苹果(生态壁垒)和伯克希尔(对其恩师的信仰),同时新建仓ASML(半导体光刻机垄断者),延续了他“不懂不投、敢于重仓”的风格。 * 巴菲特(传统防御 vs 现金为王): 风格最独特。大幅减持苹果和银行股,手握巨额现金(防御姿态),重仓依然是金融(运通、美银)、消费(可口可乐)和能源(石油)。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重仓配置半导体和中国互联网的人。 * 但斌(极致AI趋势): 风格最激进。持仓充满了3倍做多ETF、英伟达、Meta等高贝塔值的AI标的。他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了杠杆工具(ETF)来放大波动。 * 高瓴(张磊) & 高毅(邓晓峰): 更关注“中国资产”。 * 高瓴维持了对生物医药(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的偏好,这是他的看家本领。 * 高毅重仓了华住(酒店复苏逻辑)和紫金矿业(图中虽未显式列出Top5,但通常是其核心,图中体现为对实业和资源类个股的关注),选股逻辑更偏向个股的基本面反转。三、 合计持仓 TOP 3(按市值权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计算。由于巴菲特(伯克希尔)的资金体量(2670亿美元)是其他五位总和的数倍(其他人加起来约250亿美元左右),如果直接按照“总市值”加总,结果将被巴菲特的持仓完全主导。为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我将分为 "全口径合计" 和 "华人/中概基金经理合计" 两个维度。1. 全口径合计 Top 3(巴菲特主导)由于巴菲特的体量碾压,全球视角的Top 3其实就是巴菲特的Top 3: * 苹果 (Apple): 市值约 695亿美元 (巴菲特606亿 + 段永平88亿 + 其他零星)。 * 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 市值约 503亿美元 (全来自巴菲特)。 *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市值约 293亿美元 (全来自巴菲特)。2. 华人/中概基金经理合计 Top 3 (排除巴菲特)这更能反映中国顶级投资圈的真实共识和资金流向(样本:段永平、高瓴、但斌、高毅、景林): * No.1 苹果 (Apple) * 合计市值: 约 89亿美元 * 占比: 极高(主要由段永平贡献,他在华人圈体量巨大)。 * 评价: 尽管是第一,但这更多是段永平一人的“信仰”,而非集体共识。 * No.2 拼多多 (PDD) * 合计市值: 约 33亿美元 * 段永平: $11.33亿 * 高瓴: $11.36亿 * 景林: $4.44亿 * 高毅: $1.76亿 * 但斌: 无/未进前十 * 评价: 这是真正的“共识之王”。除去专注于美股AI的但斌,几乎所有关注中国资产的大佬都重仓了拼多多。 * No.3 伯克希尔 (Berkshire Hathaway) * 合计市值: 约 26.1亿美元 * 评价: 全靠段永平一人持有。 * (修正位) 如果看“广泛共识”而非单纯市值,阿里巴巴 和 谷歌 是实际上的第三/第四名,因为它们被更多的基金经理同时持有。总结与洞察 * 谷歌 (Google) 是本季度的最大亮点:巴菲特进场,加上中国私募的一致看好,谷歌可能是目前美股七巨头中安全边际最高的选择。 * 拼多多 (PDD) 是中概股的锚:尽管中国资产波动巨大,但拼多多在这些大佬心中依然具有极强的成长确定性。 * 分歧在AI硬件:对于英伟达(NVDA),但斌在狂热坚守,景林在加仓,而段永平在撤退。这代表了对AI泡沫周期的不同理解。 * 段永平 = "小巴菲特" + "科技猎手":他的持仓结构(苹果+伯克希尔+能源)最像巴菲特,但他对腾讯、拼多多、ASML的理解又体现了他对科技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