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如果靠细枝末节的万字解析封神,那这部电影还是好片吗?就像《狂野时代》已经走向了过度解读的地步,其实只要能自圆其说,如此解读无可厚非,但因有无联想就定好坏,那评价标准未免也太片面了。你有醋也得有饺子,光有醋没饺子,这醋能好吃吗,这醋有存在的价值吗?光有佐料没菜没主食,谁家好人点菜只点一碟醋,醋就得有搭子才有存在的意义,全片都是谜语,一点乐子不给观众,那看一部电影也太疲惫了,一刻不得闲,什么都得猜。如果只迎合部分群体,那无所谓,照顾他们的情绪就行了,但既然面对所有观众就得接受所有人的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不单行,只想看赞美,放庙里供起来不就得了。普罗大众对电影的定义就是通俗易懂+有趣,要是故事讲不好,对于大众而言,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电影是整体,不是切片,靠切片拆解解谜能让票房突飞猛进吗?哈耶克的大手最真实。可总有一些人一上来就扣一顶不懂欣赏的大帽子,看不了就去看国产烂片,你不配看该片,一部电影而已,有什么可高贵的。大家花一样的钱,看一样的电影,谁也没比谁多花一毛钱或多看一秒钟,没必要分成三六九等,看个片子还整一出优越感,鄙 视链,那生活得多不如意。若是你看到了别人没注意或没看懂的东西,大可大大方方的科普,没人不喜欢干货,要是阴阳怪气,各种贬低他人,那谁也不会惯着你。电影是双向的,看个故事,好就夸夸,不好就吐吐槽,很正常一事儿,没有谁永远正确。如果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那不是真喜欢电影,反倒是害了影片,让人产生逆反,即所谓的一粉顶十黑。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不是“我能理解你”“你理解我?”“我都不理解我自己,你理解我?”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