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中国不能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从而取代空客和波音?主要原因是俄系客机在市场上

为什么中国不能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从而取代空客和波音?主要原因是俄系客机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客机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乘坐舒适性、这都不是俄罗斯的强项。   现代民航客机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精密工业产品,它和大家印象里“皮实耐用”的苏俄系装备完全是两个概念。   军用飞机讲究扛造耐造,哪怕油耗高点、噪音大点都能忍。民航客机不行,每一分成本、每一处体验都得算计到骨子里,毕竟航空公司要靠它赚钱,乘客也得买账。   俄罗斯人当初退出中俄联合的C929项目后,把宝全压在自家MC-21窄体客机上。这款飞机2017年就首飞了,本想当替代空客A320的主力。   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制裁直接掐断了它的供应链。原来用的德国复合材料、美国航空电子设备全没了着落,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搞国产替代。   供应链掉链子还只是开始,更要命的是适航认证这道坎。一架客机想在国际上飞,必须拿到欧洲EASA或者美国FAA的认证。   俄罗斯的PD-14发动机,虽然号称是三十年首款自主民用发动机,也只拿到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认证,欧美那边根本不认。中国航空公司要是大量买了这种飞机,飞国际航线都成问题,总不能让飞机只在国内打转。   安全性上的隐忧也没法忽视,MC-21的国产版2025年才刚首飞,认证要拖到2026年夏天才能完成。之前测试里,国产替代的零部件总出兼容性问题。   航空公司算过一笔账,就算不管国际航线,光国内飞也不划算。PD-14发动机的油耗比空客A320neo用的LEAP发动机高不少,加上维护体系跟不上,每飞一趟的成本都要比空客波音高一大截。   乘客的感受更是绕不开的环节,苏联时期的伊尔-62虽说舒适性还行,但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俄系客机,客舱设计还是老思路,噪音控制、座椅间距都不如空客波音的新机型。   有体验过的乘客说,坐久了腰酸背痛,隔音效果差到能听清发动机的轰鸣。现在国内乘客选航班越来越挑,舒适性不行,航空公司自然不敢大量引进。   俄罗斯自己的航空业都快愁死了,他们本土机队七百多架飞机,大多是波音空客的老款,制裁后连维修配件都难搞,航班延误成了常态。MC-21原定2024年交付15架,最后只凑出1架,生产计划从171架砍到21架。政府拨了七千多亿卢布支持,但摊到六年里,对大飞机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中国航空公司更没理由冒这个险,咱们的C919已经投入运营,市场反馈不错。C929宽体客机也进入了初步设计阶段,1200家国内供应商跟着发力,核心子系统七成都是国产。就算不看国产机,空客波音的成熟机型在安全性、经济性上都经过了几十年市场检验,配件供应和维修网络遍布全球。   退一步说,就算俄系客机价格便宜,后续的麻烦也能把这点优势抵消掉。飞机买进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几十年的维护、配件、人员培训都得跟上。俄罗斯连自己的MC-21都没法按时交付,根本没精力保障中国这么大的机队需求。   归根到底,民航客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俄罗斯的军工底子确实厚,但民用航空领域缺技术、缺供应链、缺国际认可。中国航空市场要的是稳定、经济、安全的飞机,这些恰恰都是俄系客机的短板。与其大量进口不靠谱的俄系客机,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家的大飞机搞起来,这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