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理发被收1万元,别让“价格刺客”躲在“明码标价”里!

剪个头发,本来以为只要几十块钱,结果一算账被要了一万多块!

这样的故事,再次发生在一位大学生身上。有媒体报道,某地在校大学生樊同学反映,他在当地一家理发店被接连推荐高端项目,头发被做成了半成品,最终他被迫消费七个项目,付款一万元。

理发店工作人员表示,所有项目均明码标价,不存在欺诈。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置,店家退掉了大部分费用,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实际上,“明码标价”却暗藏漫天要价的案例,并非个案。2023年,某地海鲜市场一家饭店“4个菜1500块”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事后,涉事餐馆老板一度声称菜价属于“明码标价”,但经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实,该饭店的高价菜属于宰客行为。

其实在日常消费中,很多消费者只会关注零售价格,却忽视了价格的计算方式——比如理发中的各种叠加服务、海鲜消费中的单价、总价、加工费及各类服务费。事前,普通人可能不求甚解,实则已落入部分商家设下的“价格迷魂阵”,一旦到了付钱时才傻了眼。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计量方式,并依法享有合理价格、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应当根据市场交易状况,向消费者提供公平的商品和服务,否则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此,“明码标价”早已不能成为“漫天要价”的挡箭牌。除了明确标注价格外,主动告知消费者价格的计算方式,也是商家履行公平定价义务的基本要求之一。

还有法律专家指出,明码标价并不等同于合法经营。如果商家存在故意模糊报价、利用半成品胁迫消费等行为,则可能涉嫌强迫交易。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前也不要怕拉不下面子,应该多问几句,明确价格的计算方式后再选择是否消费,避免遭遇部分商家的“价格刺客”。

剪个头发不该是去“开价格盲盒”,商家与其花心思设计“价格迷宫”,不如把明码标价做细、把计算方式说透。从古至今,只有“童叟无欺”的真诚,才能既攒口碑又稳生意。毕竟,套路终会被拆穿,只有诚信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