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周锡玮说,大陆武统都不一定会得到14亿人100%支持,因为有的人还念着同胞情。但

周锡玮说,大陆武统都不一定会得到14亿人100%支持,因为有的人还念着同胞情。但如果打日本,绝对100%都会支持,而且不管解放军怎么打,大陆网民都会说打轻了。 周锡玮的话恰恰点透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感账本,对同胞的情分和对仇人的立场从来分得清清楚 楚,这不是分裂的态度,而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朴素逻辑。 两岸那32万对登记结婚的夫妻只是看得见的纽带,国台办统计的累计33万对数据背后,是上百万人的家庭日常——福建晋江围头村曾是炮火纷飞的前沿,如今148对两岸夫妻在这里把“冤家变亲家”。 湖南老兵在台北养老院喝到妻子熬的腊肉粥时掉的眼泪,二十年后变成儿媳在佛山厨房炖给高雄公婆的麻油鸡香,这种藏在饭香里的牵绊,哪是“武统”两个字能斩断的。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440.5万人次,其中402.3万台湾同胞来大陆,比前一年增长54.3%,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台北青年在厦门创业时娶的泉州姑娘,是高雄学生来大陆高校读书时结下的挚友,是两岸青年在棒球赛、短视频大赛上碰出的火花。 就连疫情最吃紧的时候,这种情分都没断过:台青陈俊宇带着团队跨9000公里去海外扫货,把32000个口罩和3500瓶消毒液捐到大陆一线;厦门的台企丽宝生医暂停常规业务,硬生生完成了55000多例核酸检测; 来明工业紧急转产护目镜,从日产1000副加到8000副,就为了给医护人员添层保障。 这些事哪需要口号动员,不过是“一家人帮一家人”的本能,就像全国台企联给广河县捐的130万物资,包装上印的“两岸一家亲”从来不是空话,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实在。 但对着日本,这股子温和劲儿就换成了咬牙的坚持,这坚持里藏着没发过的脾气,更藏着不能忘的疼。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要接待500万人次,2024年春节就有22.2万人冒着严寒去参观,不是闲得没事干,是想亲眼看看那些历史证据,记住为什么长辈总说“不能忘”。 但讽刺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那年,日本智库民调里只有6.1%的人满意两国关系,到2023年底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的日本人都突破90%了,61.6%的人还支持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强硬。 反观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还有32.1%的人对日本持正面看法,这哪是“双向敌意”,分明是人家递来硬茬子,咱还没丢了理智,但理智不代表没脾气。 当年日军侵华留下的伤痕还没完全愈合,现在日本右翼还在变着法儿地翻旧账,高市内阁靠着对华强硬拿到82%的支持率,这操作就像往伤口上撒盐。 所以每次有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上映,观众都愿意掏钱买票,不是喜欢看打仗,是想在光影里再确认一遍:那些牺牲不是故事,那些苦难真的发生过。 就像网友说的“打轻了”,这话听着冲,其实是怕历史重演的急脾气——怕忘了南京大屠杀里的30万冤魂,怕忘了细菌战留下的痛苦,怕忘了那些在战乱中分离的家庭,跟当年盼着两岸亲人团聚的心情,本质上是一样的。 说到底这两种态度从来都是一回事:对同胞手软,是因为知道拳头落在自己人身上最疼,那些跨海峡的婚姻、奔忙的探亲人、抗疫时的援手,都是想护着这份血脉相连的温暖。 对日本强硬,是因为明白软弱换不来尊重,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不让下一代再经历那些苦。 就像两岸家庭会教孩子认同一方水土,也会教他们记住民族的伤疤,这份既念情分又守立场的坚持,才是中国人最真实的情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