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人最怕的是一件事:中国不仅供应稀土,更掌握稀土的加工技术。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在中国,而美国虽然手里也有矿,但没有能力把它从矿石变成能用的材料。 这才是最致命的现实。美国这十年疯狂砸钱想打造自己的稀土链,从开矿、分离到制造材料,但事实证明:有矿没技术,等于零。 美国高官那句“无能为力”,其实指的就是这种结构性短板。这不是你建几个实验室、拨几十亿美元就能追上来的产业,中国花了三十年走出来,美国想靠烧钱复制,不现实。 更关键的是,中国真正的后招不是“停供”,而是“技术层级升级”。比如稀土永磁材料,中国占据主导;电机产业,中国全球领先;新能源上游的关键元素、精炼技术,几乎全在中国手里。 美国的担忧点就在于:中国不是要用稀土做武器,而是会借着产业升级,把全球高端供应链牢牢抓住,让美国想追都追不上。 换言之,美国的担心不只是被“断供”,而是被“甩开”。这才是真正让他们恐惧的地方。 回顾历史,美国一直依赖让别国为自己打工,从能源到原材料,从加工到组装,都是靠全球化网络运作。但现在进入新一轮科技竞争,美国突然发现,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还在成为“世界材料中心”和“世界技术腹地”。尤其是新能源、稀土、光伏、动力电池这些产业,它们不是靠补贴可以造出来,而是靠几十年扎根、几代工程师累积、无数企业竞争形成的生态。 美国想用制裁拖慢中国科技进步,但效果并不理想。你卡芯片,我就发展成熟工艺并扩大产线;你卡光刻机,我就加大国产化研发;你卡软件,我就自己写;你卡高端设备,我就整条链一起突破。这种“被逼出来的成长”,反而让中国更快掌握核心技术。 相反美国内部却越来越缺乏产业链韧性。稀土只是冰山一角,美国担心的“后招”,其实包括: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这些优势不是一天建成,而是几十年、几百万工程师、无数民企和科研人员努力堆出来的。不是美国说“要脱钩”,就能摆脱的。 如今,中美科技竞争的现实已经摆在桌面上:美国越来越依赖制裁,而中国越来越依赖自身能力。制裁有上限,自身能力没有上限。美国高官那句“无能为力”,本质上就是承认:面对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美国的“卡脖子时代”正在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