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学术明星”塌房了? 朋友圈刷到个瓜,说某某科大的一个教授,履历闪闪发光,SCI论文一堆,获奖无数。结果被人扒出来,学历可能是买的。 乐了。 这年头,啥都能“拼”出来是吧? 我就纳闷了,你说他要是真有两把刷子,科研成果当当响,那他图啥啊?费劲巴拉去搞个假学历,这不是给自己的金身贴了个“易碎”标签吗?生怕别人找不到靶子打? 反过来想,要是那些成果、奖项也都是注水的…… 那画面就更刺激了。 一个靠包装堆砌起来的“人才”,是怎么一路绿灯,混进高校,还当上教授的? 是招聘单位瞎,还是我们这个社会太迷信那些光环了? 觉得只要简历漂亮,奖状够厚,就是个人才。至于他到底干了啥,怎么干的,没人关心。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就在这。 大家嘴上说着“英雄不问出处”,实际上呢?查户口比谁都严。没有那个“出身”,你连牌桌都上不了。 于是就有人开始走捷径了呗。 说白了,这哪是学历造假,这分明是人性的一场豪赌。 赌赢了,名利双收。 赌输了…… 你看,这不就输了吗。 只是不知道,下一个开赌的,会是谁。


